2020年8月28日

大學班代限定:「連任4年」養成的超能力

/ 2022.06 更新 /
這篇文章在兩年過去,不知不覺成為部落格最受歡迎的文章之一。我相信找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對於班代都有些疑問及好奇,例如什麼是班代?班代要做什麼?在這邊推薦《你不是在當主管,你在當你自已》也是一本我希望自己在當班代以前能看過的書,相信它可以協助大家釐清「自己為什麼要成為班代?」的困惑。本書透過寓言帶入情境、很薄,閱讀起來很容易,當然也可以參考我的讀後心得 *點我連結

最後謝謝因為這篇文章而受到勉勵的讀者來信,能夠在你成長的途中盡一份微薄之力我也很高興!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正文吧:


大學當班代的誘因,不外乎是「認識同學、熟悉老師、知道最新消息」。根據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艾米妮亞・伊貝拉的研究表示「你得先像領導者般『行動』,才能像領導者般『思考』」,看似小小職位、持之以恆,它所帶來的成長及改變,是我在大一舉手角逐班代一職中、從未預想過的。

這篇文章會用3點向大家分享,「班代」會養成一個人的能力與特質,希望大學新鮮人們、也能勇敢舉起雙手說:「大家快選我當班代吧!」即便現在的你,已經錯過了當班代的年紀,也希望你依然能從我的故事裡,發覺自己曾經的身影。

▍「麻煩」一點也不麻煩

過去我是一個怕麻煩的人,總是習慣「迴避問題」,以為為人處世「井水不犯河水、便能世界太平」,殊不知「偏偏一個人不想遇到的」總是會主動找上門。前陣子學校出租學士服一事,所收取的保證金、遠遠高過商品本身的價值;身兼班級畢業委員,背負同學的信賴、也有責任去維護同學們的權益,也要對他方所呈現的資訊「永遠抱持懷疑」。

透過一來一往的對話,有同輩幹部、校方師長,我們最後討論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替代方案(指未歸還學士服,不能沒收全數保證金,應該當作學生購買商品、並將差額退還)即便我不在校園,電話、訊息傳送都很耗時間心力,但正因為「衝突」所刺激出來的「討論」,我們才能更進一步。當然也十分感謝保持開放態度、願意溝通的同輩及師長。

大學,需要練就學生「擺脫奴性」、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當一個人選擇安逸,便只能一輩子停留原地。一個人會覺得「麻煩」,是因為心理抗拒,但當我們選擇「接受它」、並將其僅僅視為「一件需要處理的事情」,我們就不會感到麻煩了。也透過一次次地化解衝突,提身自我價值、累積自信,天下就不會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UNIQLO儲備幹部是經營者們的夢幻職業,同時我也發現它與「大學班代」的雷同之處。起初我以為UNIQLO店長常常需要調店,是為了避免徇私舞弊、職權過大、或太熟悉環境而自成社群,其實,UNIQLO這項規定——是「為了讓店長不斷接受『新的事物與挑戰』,保持成長的動力。

連任四年大學班代,我感受到自己對周遭人事物太過熟悉,覺得乏味;也正因為更深入了解UNIQLO,才知道「周遭環境、新舊變化」影響很大,「保持熱忱、積極態度」可以透過「不斷解決問題」達成——也是「愛上麻煩」為什們重要、該如何達成的原因。

*透過解決問題,變得不怕麻煩,才能時時保持熱忱。

▍洞察需求,化為行動

畢業前夕,謝師宴(又稱慶功宴),我總是興致缺缺、也不怎麼積極,畢盡我們是一個從二年級就打散班級、分組小班制上課的科系。直到有一天,在限時動態上,看到班上同學與他人的對話,表示對於畢業沒有聚餐、感到可惜——我才得知,這份「需求」或許大家都有,只是隱藏在大家內心沒說。大學班導三次輪替,唯一不變的是我與幹部群;如果我不主動,那何人來主持?

我一如繼往地維持「快狠準」的行事風格、「逾時不候」的叮嚀總是放在消息末端,同學也一直是同系級、配合度最高的一群人。如《破框能力》一書所言:「作為一個領導者,我需要一點神秘感,有時候我可以非常親切,但有時候我也要有個班代的樣子。我的同學會希望我能融入他們,但他們也不希望他們的班代、只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比起同學、我更像「班代」:成了同學與校方的橋樑,一個為「同學發聲、服務」的角色,然而那份距離感——原來,需要我主動靠近。首先我「學會傾聽」,在收錢、登記等等班務上也變得不再匆忙,曾經的嚴謹、無形中造成他人的壓力也減少,我變得更能尋求他人幫忙,處處「保持彈性」、不忘「體諒他人」。平常多付出一點主動關心或提醒,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原本「事情的開始,只是為了盡快結束」;但其實我可以帶著包袱、一項未完成的事情,繼續前進。即便有人忘記或遲來,我們也能包容這樣的不完美,更改、或尋求補救措施。「洞察需求」能「心連心」,漸漸地能建立信任、共同解決、順利交流,在讓人們能「願意開口」之前,我也要先成為一個「讓人們願意開口的人」。學會注意細節所傳遞的訊息和意義。

*當一個人學會傾聽,便能洞察需求,彼此的心才能更靠近。

▍說「別人聽得懂」的話

大學同班同學四散各地,班會參加人數寥寥無幾,最新訊息傳遞老是很急,於是練就我一身「訊息整理、清楚表達」的看家本領。LINE群組是教室,記事本則是佈告欄。

校方給的資訊,我並不會轉貼而已,同學若不理解、我可能還會有接不完的來電。首先要先了解資訊、釐清重點,並將其「化繁為簡」,可以善用「編碼、符號、標題、空行」讓內容「格式化」。相較於聊天室傳遞訊息,「記事本」比較不會被洗版、也能善於「留言統計」。

每當調查事項變「複雜」的時候,我會為了減少錯誤、也讓同學更容易操作,而選擇「投票功能」。核對完畢之後也要做一個表格,請同學再三確認。雖然看似能加速調查的作業,事前卻需要花費時間、心力準備;但在4年的練習裡,我能消化大量資訊、用同學聽得懂的語言,透過文字方式精準表達。

偶爾也會遇到不看訊息的同學,比起告訴他們「答案」、「能夠找到答案的『方法』」更重要,讓同學知道除了班代、自己也具備能力找人(或活動處事)解決問題,效率也更高!在平台上「公開透明」接受每一個人的檢視,當有人向我提出疑問的時候,我也能察覺其他同學、可能也面臨相同問題;我們從來不是上對下的關係,讓同學知道的消息越清楚、才不會罔顧我們互相的權益,也能一同參與、理解。當一個班代,不論口頭還是訊息,都離不開「溝通」的課題。

*我們要說「他人聽得懂的話」,才能精準表達。整理資訊、化繁為簡是很好的練習。


「一日班代,終生班代」

我能在大學擔任「4年、8個學期」的班代,從來不會是靠「我一個人」擁有的成果;這一路下來,受了身旁很多同學的幫助、才有在這邊撰文的自己。

每一次,我都視同學對我所提出的「意見或話語」倍感珍惜,那些從來不是批評、而是希望能「做得更好」的期許。他們坦然直白的建言,讓我注意到疏忽掉的細節、或用另一種角度去應對事情,擁有了改善的空間、也減少我犯錯的機會,變得更謙卑地面對自己的角色。

我體會到一個人做事很辛苦,可是一群人做事,會很快樂、且能力無敵。大學期間,很多人以為我會身兼系學會或畢委會會長,還是親善大使正副隊長,但皆被我所婉拒。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這也不代表所有領導工作非自己佔有,我身旁從不缺有能力、卻還沒有機會被看見的同學,只要能做得好,「是不是我」根本不重要。只是那份重擔,偶爾有群體外的我能幫忙分擔一些,有何不可呢?

即便畢業前夕,朋友告訴我:「其實我大一的時候並沒有投你一票,因為你看起來很兇(氣勢太足?)」倒也沒關係。是大學這四年,磨平了我堅硬的稜角;當人具備一點「雞婆」的精神,不將自己放置圈外、努力的創造連結,便會覺得所做的事情,被富有了全新的意義。

這篇文章除了鼓勵大學新鮮人們:「用『搶』的也要當班代!」,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軟、硬實力;也獻給那些在我身旁的同輩們,是你們讓我有機會體會,希望我能將自己在之中所學,回饋給每個你們。能當大學四年的班代——是我最大的幸運。

2020年8月25日

【UNIQLO 20FW】秋冬新品預覽暨品牌來台十周年展望記者會


相信大家都有參加過「展覽」的經驗,第一次參與「UNIQLO 2020秋冬新品預覽會」我只有4個字可以形容——「心・滿・意・足」。不僅僅是搶先直擊秋冬新品,更是與品牌來場無距離的對話、更深入認識UNIQLO

這篇文章會對「展場設計與規劃、服裝人觀點、新的商品資訊」3個方面分享,帶讀者們用不同視角、一同逛逛UNIQLO 2020秋冬新品預覽會。至於我當日的穿搭解析:點我連結


▍展覽主題


相較於UNIQLO在東京六本木的預覽會——著重於商品全面性的陳列,提供更衣間、不同尺寸給受邀者試穿拍攝。UNIQLO台灣更著重於「訊息的傳遞」:2020秋冬系列・永續城市」,並將設計重點(主題)獨立成一個個區塊,再加上公關講解,讓我們更能了解UNIQLO訴說的價值與亮點。


展區以「口」字型規劃、靠牆陳列,中間的空地讓整體視野更為廣闊,打破空間限制、讓人們能更自在的交流。記者會使用的椅子,換成了圓形矮桌:起初我認為桌子偏低,不適合飲品或倚靠,後來發現——其實矮桌詮釋了品牌與人、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感」,在拍攝時也能夠暫放隨身物品,是相當貼心的設計。

氣氛如圖所見,用「燈光」營造視覺層次,無論是到處跑的UNIQLO標誌、還是UUU印花式的投影,加上燈光顏色的變化,皆具美感和趣味性。根據心理學家肯尼斯‧J‧格根博士的研究,在「光線昏暗的地方,更容易拉近彼此內心的距離」,我們也稱之為「黑暗效應」;相較於UNIQLO給我們白色、明亮的印象,看得出UNIQLO台灣對於預覽會、想呈現親密感的用心。

▍設計新亮點


進化機能隨型、工匠精神高品質、實用設計美學


說到機能,UNIQLO的「輕量BLOCKTECH防風雨抗UV大衣」最為我傾心,論設計:時髦有型,更包辦所有使用需求(好攜帶、輕、防風雨、抗UV),即便沒有折扣,消費者也很願意買單(我覺得我也很需要一件)。


看見上季秋冬很熱門的「毛絨刷毛外套」再現,有種與老友相見歡的感覺!尤其胸口添加口袋設計,因為右撇子人佔多數、而置於左胸前,放捷運卡超方便;拉鍊也用繩子加長,冬天即便戴手套拉扯也更為容易。今年還添加了「禦寒保暖的防風膜材質」,兼具機能與美感,讓人忍不住想放入口袋名單。


「工匠精神」意指對設計和品質的要求。如果不說,或許你不會發現——經典的「毛絨刷毛外套」首次使用了「再生聚酯纖維製成」極具永續意識。其中的「有機蔬果色調」也是一大設計巧思。

熟悉的「毛呢外套」和「超柔棉府綢上衣」則是以70年代的巴黎學院風格為靈感,增加材質磅數、版型加大,款式設計上兼具復古、現代的風格。UNIQLO為了滿足消費者「工作與生活界線逐漸模糊的新常態」,讓每件單品同時具備「ON和OFF」兩種穿搭方式。



以「INES DE LA FRESSANGE」聯名的70年代、法式優雅風格為例:毛衣運用「高科技3D無縫針織手法」製成,一體成型更貼合身型,透過精緻的編織技術製成,非常漂亮。


INES DE LA FRESSANGE聯名系列——在這我不多做贅述,「好收納不怕皺、面料及設計創新」,裙子及洋裝市面店舖已開始販售,親自嘗試後便會被它的美麗所懾服,更受廣大女性年齡層所喜愛!

其中我最喜歡「墨綠色的大衣外套」(因為光線拍不出來嗚嗚),面料質感、領子車工漂亮的讓我陶醉,長度、顏色、設計營造出一種「妙麗知性氣質感」,根本寫著我的名字啊啊啊(穿上完全不想脫下來)。


UNIQLO除了內外衣,漸漸的也朝配飾發展,仿效GU、能在UNIQLO擁有整身的造型搭配選擇。雖然現場未擺放鞋子,但包款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UNIQLO的價值



還記得2017年,UNIQLO在紐約的發佈會上以策展的方式、展現了他們技術上的進步。原本只能透過影片觀賞,卻在這次預覽會上、能夠更加了解UNIQLO成衣的細節,讓他們為「永續服裝」的努力——更被世人所見。


前陣子,我獲得了我的第一件UNIQLO嫘縈上衣。因為HANA TAJIMA的聯名,除了設計好看、穿在身上的舒適度也很令人滿意。出乎意料地在展區得知:這舒適的面料相當「友善森林」——從木屑取出纖維素纖維,再變成嫘縈紗線,最後成為了身上的這件衣服。

以前我很初淺的認為,「自然纖維」相較「人造纖維(化學方式提煉,例如聚酯)」更為環保,我的畢業作品(點我連結)也以棉、麻為主要素材製作。但透過與UNIQLO的對話中,我獲得了新的觀點:「其實棉麻的大量種植,對土地也是一種傷害,所以不論自然或人工纖維、凡舉世界上的每一份資源,都應該被好好珍惜。」這也是我在預覽會中最大的收穫之一。

*知識小補帖:關於自然、人造纖維 點我連結


雖然古著文化蔚為風潮,多數人仍然偏愛「新的」事物(對於舊或回收還是會排斥)。但UNIQLO不會過分強調可能會產生心理抗拒的字眼,反而透過自身的「品牌魅力」,加上「聯名設計、名人加持」,讓好看又實穿的商品——擁有「更多元的價值」。不外乎包含美感、心理滿足、永續意識。

我深信「永續服裝」非UNIQLO來做不可,不單單是因為技術層面,還有UNIQLO在時尚產業的影響力。由於再生能源需要高端的技術,成本偏高,因而商品價格高的關係、很難被消費者買單;但你是否有發現,這些「永續服裝」在UNIQLO並沒有特別昂貴呢?多虧了全球企業UNIQLO、訂單大的關係,讓消費者可以用最實惠的價格,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相信「永續服裝」這一塊,在UNIQLO未來的發展上,會變得更加鮮明。值得期待。


除了前面有談到的再生聚酯纖維,UNIQLO也減少了包裝上的浪費:例如塑膠袋、白色紙袋改為再生紙袋。現在也可以購買環保袋,但據我在店鋪的觀察中、發現很少有人使用。

而今UNIQLO日本已在販售印有圖案(UT)的環保袋,相較素色更為好看,雖然成本會稍微提高,但我認為之後會變得更多人使用!除了兼顧環保,若像我一樣、不論去哪都會想使用的話(看到很多圖案都想買),對UNIQLO品牌也是一種另類宣傳。希望未來在台灣可以買得到、或疫情結束讓我們去日本大採購吧(笑)


上一期UNIQLOLifeWear雜誌寫道:「在牛仔褲水洗、加工的過程中用水量減少99%」。我不經好奇,如何減少?「只用一個茶杯的水量就能製成牛仔褲」是什麼意思?很幸運地,UNIQLO這次給了我們更詳細的內容——例如「臭氧噴霧洗衣機、石洗、雷射設備」等等。

UNIQLO所印製的刊物《服裝的力量》裡,有詳細的介紹,搭配圖案、簡單明瞭。

2020UNIQLO台灣執行了「羽絨回收計劃」,一般都是用手工分離羽絨和布料,UNIQLO採用TORAY(東麗)公司開發的全自動羽絨分離系統,速度比以往人工快50倍,有助於改善作業環境。清除灰塵、髒汙後清洗羽毛,使用乾淨、可回收的羽毛製成「新鮮安全的羽絨製品」。透夠展示會前後比對,消費者對於品質上更能安心購買。


其中,最能體現「溝通」的展區,非「LifeWear持續進化的極致日常服」莫屬。透過吊掛、懸空視覺陳列方式,十分吸睛且富有層次;搭配服裝,下方還有小掛牌文字解說,能夠輕易了解設計重點。

這些進步和改變,再次證明了UNIQLO相當願意「傾聽消費者心聲」的企業,不斷做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細節。有「增添胸前口袋、拉鍊」的防風外套、「增強抗靜電效果」的羽絨外套、「避免過敏及友善動物」的仿毛外套;也有首次加入「萊賽爾纖維絲質」的連袖針織衫(我當日穿的 點我連結),「3D無縫立體編織技術」等等。

「看似平凡的商品,背後皆隱藏著不凡的細心。」

▍搶先報!最新消息


時尚民主化(U系列)、貼心尺寸(童裝)、居家生活(AIRism)提案


深受人們喜愛的U系列不用多說,進場直奔U展區不意外。

Christophe Lemaire一如以往:以精湛的設計打造「簡約、摩登、永不過時的衣櫥必備單品」。以往只能在網絡商店、超大型店舖(全台4家)才可購買到的U系列,今年10倍店數展開、擴至全台北中南45間實體店舖,皆能購買。(讓我先為UU狂粉們尖叫!!!)

「時尚民主化」是最貼切的比喻,讓消費者能無距離的享受高端時尚。除了可以在實體店舖購買之外,部分特殊款式也有放置樣衣,能夠先在店舖觸摸、試穿,再至網路通路購買。


這季U系列最讓人「浪漫情懷」爆棚的非「嫘縈領結洋裝(七分袖)」莫屬了。將1940年代風格的洋裝,改造為當季時尚寬版的剪裁,無疑是最適合現代的復古風格(對於要選粉咖啡、還是深藍色非常猶豫的我)。這款設計是我心目中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款(自己為服裝取名字)——詮釋了我對它的想像與情感觸動。


「以為差異不大的設計,其實『細節』皆充滿巧思。」比一般領子更大的設計,非常時髦;雙口袋寬版襯衫,將復古男裝風格襯衫、添加休閒元素,略帶光澤、洗鍊風格。「經典牛仔」更不能少,這次牛仔襯衫式大衣,還有當洋裝穿的第二種穿法;公關向我分享的白色羊毛混紡外套、配白色輕便褲,直接讓我為之瘋狂、興奮到不行(光用想像的、穿起來就好時尚我的媽呀!!!)。

內心OS:「奇怪?怎麼打起來,越來越像UU粉的U系列勸敗介紹?」


童裝則開發「160公分」全新尺寸,造福正值成長期的青少年、和體型嬌小的成人。尤其童裝設計都不會太過「童趣」,反倒像是縮小版的成人衣服(例如防潑水連帽外套、法蘭絨格紋襯衫),提供給想要輕易搭配出「親子裝」的家庭;即便嬌小的成年人也能購買,價格也相較實惠。


例如羽絨外套,除了將拉鍊增長、好使用之外,衣領上也做了「拉鍊防夾設計」,憶起曾經被拉鍊夾到皮膚或頭髮的疼痛,這樣的設計貼心又安全。外衣口袋也使用了親膚的材質,衣身裡頭也有內袋。



因應台灣的氣候,一年四季皆能購買到夏季商品:「吸汗速乾的DRY-EX系列、無敵百搭T恤列、涼感舒適的AIRism例列、無壓舒適BRATOP系列、正式休閒皆宜的POLO衫系列」——這造福了一直都很熱的台灣消費者了(喜極而泣)。


而且AIRism也即將跨入居家生活,原本的單人床單即將在9月新增「雙人、雙人加大」尺寸,更首度增加「被套單品」提供全套寢具的搭配需求!備受期待的AIRism口罩,也會於10月初台販售,現在我們就好好期待吧!



UNIQLO 20FW秋冬新品預覽暨品牌來台十周年展望記者會」讓人收穫非常豐富,雖然我知道這並非UNIQLO的全部,裡頭其實深含著更多可能;預覽會與「永續城市」的主題緊緊相依,也帶給人們更多價值與期盼。

相較日本上班族必須穿西裝、皮鞋,台灣穿搭限制較小、也很勇於嘗試「新」的事物。期許在「傾聽消費者心聲」之下,我們消費者、也能與UNIQLO一同做出嶄新的設計。最後祝「UNIQLO台灣,10周年快樂!」

*更多「UNIQLO 2020秋冬新品預覽會」現場直擊影片,歡迎至我的Instagram帳號「動態精選」點我連結觀看。希望未來還有機會,能繼續與讀者們一起逛逛UNIQLO、互相分享對UNIQLO的喜愛。謝謝你看到最後,也希望這篇文章有給你親臨預覽會的體驗與認識。

2020年8月17日

【畢製作品】最青春的年紀,用服裝來探索

有人大學立定志向,非服裝設計學系不可,卻在一年基礎訓練之後轉換跑道。他們多困於想像與現實的衝突,長時間的構思、換不到預想的認同,覺得自己似乎沒天份、不適合。我很惋惜失去一同堅持的朋友,也扛過「我沒辦法做得那樣好」的重量。4年下來我理解到「掙脫理想範本的卡鎖」,沒人天生擁有,只是需要透過行動(功課或嘗試)、漸漸學會「坦然面對自己的感受」。

載浮載沉:我,與服裝設計


有天,老師放了紐西蘭「World of Wearable Art」的參賽作品,燃起了我心中熊熊烈火、覺得那是成就的最高殿堂。直到實際執行,才知道有多不容易;就像「心想畫出蒙娜麗莎,筆端出現的卻是火柴人」那樣。

雖然和同學完成了作業,卻也是我第一次感到無能為力。可是我從未對「服裝設計」棄之不顧(頂多假期暫時在書海漂浮?),並繼續接收老師不同的作業類型。直到經歷過一場服裝競賽之後、開始構思畢業製作前的空白期,我試著放下「目的」的束縛、「跟著感覺走」的創作方式,才有了片刻救贖。

其中一個作品《「我想做世界的女主角」6片圓形也能做衣裳!》(點標題連結)。沒人知道:我在布店隨心所欲搭配、選擇布料只「因為我想這麼做」有多享受!如果同學沒提醒,發表需要「作品名稱、靈感來源、創作理念」,我壓根忘的一乾二淨。

他人的回饋、對「故事、配色、風格」的肯定,我才確定:我終於「找到自己的路」了。不是時尚伸展台上的曠世巨作、不是名人晚宴的精品禮服,不是版型、材質獨樹一格才叫服裝設計。理解我「為什麼做服裝設計」、以及自己擅長且獨特的能力——將它們化成我的畢業製作「更喜歡日子」。

勇敢是知難仍向前進,我「做我自己,因為其他人的位子早就被佔光了」!



擠不上船,自己搭帆


有的同學,對時尚界最高等級的品牌、總是展現過人見解與熱情;相較之下,激起我來電的是別樣東西,例如一場音樂劇我可以感動的痛哭流涕。追求普世價值的理想範本、去知名品牌上班或成為世界著名的設計師⋯⋯沒人應該背負世間所言的「滿分」答案,因為那又不是我的。

談起選擇服裝的緣由、不是美術或平面設計,只因「食衣住行育樂」排行第二,永遠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說來實際卻不曾聽過有人與我相同。我用「服裝」表達自己,其實是一直用「服裝」理解了他人。

當我學會服裝設計,面對市售的物品、「我能不能自己做?」已成直覺反應。不受限於他人、自己找方法執行,擁有掌控權的自由,更能判斷人事物的價值。阿嬤也開始喜歡從她的衣櫃,拿出她的珍寶(衣服)給我,有著淡淡的樟腦丸香,娓娓道來衣服出生地與年份、還有伴隨著時光紛飛的故事。





出自於阿嬤與我分享的喜悅與感動,我想設計、製作的服裝:

靈感來源

長大了只是變短,但是還能穿;結婚懷胎孕育生命,是兩個人穿;即使老了,我依然穿著我年輕最喜愛的那一件衣服;後來的故事,是給了孩子繼續傳遞下去……。除了呼應自然環保、珍惜世界的每一份資源——也讓衣服成為「生活」裡珍貴的一部份。

「不管經歷多少歲月,我們都能永遠記得我們的喜愛」。




▍設計理念

以日式直式剪裁為基礎再進行設計,主打「自然、寬鬆、舒適」為設計目標。

細節上透過布料拼接與荷葉增添造型層次,代表一個人花了心思的生活方式;再以棉麻印花布料為主要素材,著裝時自在不悶熱;每一件單品,都能互相搭配成不一樣的樣子、同時保留獨特的風格。




▍色彩計畫

我一直堅信「大膽的色彩可以使人們快樂,並為他們帶來不同改變」。

鮮豔色彩:是表達快樂情緒的語言。突破多數人既有的教戰守則「一素一印花」;因為喜歡的都想「全部穿在身上」,我能輕易的搭配滿身花俏、好看的無可救藥,從中找到平衡,成為一種風格。

取名為大自然的呢喃(珊瑚群印花)、悠悠哉哉看本書(藍綠)、一覺好眠的早晨微光(白)、青春的吶喊我揮舞著(淺綠)、太陽公公伸懶腰(銘黃)、快快發芽長大(草綠白點)、在雲朵上喝咖啡(淺藍小方格)、買了一塊草莓蛋糕(混色大方格)、生活的樣子說走就走(混色大方格)、和家人一起吃早餐(黑白紅大方格)……。




▍材質計畫

以自然素材為主,同為棉麻也各有差異。

「節紗棉」帶有純樸的觸感,讓我們更接近自然;「棉」柔軟舒適,運用在許多細節剪接;「純棉」輕薄而不透,顏色搭配和諧有個性;「棉麻混紡」帶有遠方家庭的味道、森林系的空氣感;「純棉」偏厚硬挺,代表溫柔女性的堅毅……

「天啊!這好吉田春菜」


「我樂於把自己喜歡的,分享給他人」——而服裝就是這麼一回事。

或許這一輩子,只有這一年可以盡情做自己想做的服飾。大四課程相對減少,多數時間都能投入畢業製作,天天四小時是基本,每晚定時到服構教室報到。對於這珍貴的時間與空白,我不想要結束之後,衣服沈積衣櫃底層、沒有穿出門的機會。

於是我想做:想穿、外面卻買不到,挑選喜歡的印花和布料,忠於自己喜好、做給自己穿有何不可?很高興模特兒、朋友都穿很開心,宛如我被肯定一番。其實在畢業製作公開發表以前,我已經穿出門多次,更成為每輪面試的「戰鬥套裝」。「組合性高」是這系列的一大特色,我也時常拿第一套的褲子、配第二套的襯衫等等,總而言之不會重複。



「更喜歡日子」是我的大學畢業作品,也是我與家人、朋友、學弟妹們的作品。

一路上少不了家人、朋友的支持,更謝謝學弟妹們二話不說的幫助。每次看到掛在床頭的作品,總是會想起大家的身影,不論是作品、還是對我所傾注的支持與關愛,永遠讓我記得「我有你們陪伴」。這無疑是我大學四年下來最大的幸運,謝謝你們。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穿著作品去拍照,意外地引來婆婆、媽媽的問候。一開始是單獨被拍攝,最後與婆婆媽媽們一起入鏡合影!偶然在社群平台先曝光作品,網友熱切詢問「哪裡買的」,我說這是為我自己量身定做的,謝謝身旁這群人的喜愛,原來「獲得反響」是一件多麽開心的事。

大學4年:無論有形無形,「我如服裝、服裝如我」皆獨一無二。願你我在這世界中,不被現實擊垮、不被誘惑迷失方向,前方的路會耀眼透亮,而「更喜歡日子」。

*特別感謝我的姐妹和我一起拍照(直接照片選擇困難)和幕後助理*

《畢展初賽》全記錄(點標題連結)
《畢展決賽》全記錄(點標題連結)

2020年8月11日

【大學服裝秀#02】只會設計和製作衣服?三個關鍵,提升領導團隊軟實力


你一定會覺得時間過好快,自己為什麼一下子就成為服裝秀的主角、設計師(參賽者)?雖然我們更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作品;相較其它角色,卻也背負了更多的責任。服裝秀的光環驅趕著我們向前,「會做、會設計」已成必備技能;其實,學會「如何將一切瑣碎、變成完整的樣子」才是裡頭最曲折的關卡。

或許師長並不會刻意告訴我們,該成為怎樣的學長姐?一位「理想」的服裝設計師?我認為在個人特質的差異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行事風格;在跌跌撞撞、不停摸索的過程裡,我想將這些來不及對學弟妹說的話,化作文字、成為迷霧裡的燈塔——當你們在面對未知的時候,變得不再害怕。

人人都是「榜樣」


即便有參與者經驗、對於「服裝秀」有了解,面對嶄新的體驗、興奮及憂慮夾雜。你是否也會「向身旁的人討意見、或尋求認同增加一點安全感」呢?

▍一定要試試看「組隊參賽」


從二年級開始,團體作業變多、我也更有機會與不同人合作。主動找朋友、欣賞的人,還是隨緣接受老師配對;「合作」確實讓我體驗了有別於自己的「個性、行事風格、節奏與態度」。曾經拒絕有過共同合作經驗的朋友,彼此互相找了新的對象;我們不急於習慣,卻在多元的累積與嘗試下,學會分辨、應對、也更能看見他人「好」的一面。

有時候作業,因為牽扯的名利較小,加減成為短時間、雙方妥協的結果。有人說:「我害怕與朋友吵架」所以選擇獨立作業(參賽)——卻喪失了面對這般風險、能夠獲得更深刻的學習機會。

我以為數字「3」的組合,能夠擺脫僵持不下的窘境;回首發現「雙數、4」最理想。好比「一張椅子」有四隻腳,抽掉一隻還不會馬上跌倒;若三隻腳,抽掉了一隻之後便會失去平衡,或形成二對一的孤立情況。

如《驅動自己,也激勵別人》書中觀點,團隊的組合涵蓋「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創新者、執行者、協調者」等等,當兩個創新者堅持己見、無法達成共識,我才發現原來「角色差異」會創造「平衡」。組隊參賽有「分擔、依靠」的優點,也隱藏預想不到的「衝突」,只有在親自走一遭後,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獲得更多反思。

*人與人之間總是互相學習
*「團隊」:能教會我們「一個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
*衝突在所難免,最重要的是「當你遇到了,會如何解決?」

▍成為「橋樑」


相較「發想、設計、製作」的流程,展演的組成需要「照顧很多層面」。設計師身為作品、發表的「中心點」,我們組織團隊、一起達成目標。橋樑向內:需要「模特兒」展示服裝、「造型師」佈置妝髮、「小幫手」各種協助。組員可能互相不認識,唯一的共同點:都是因為「自己」相聚一起。

我想「營造團隊氛圍、交付事項」,除了面對面溝通、也有圖文檔傳達,越清楚、詳細,能夠減少緊張感。主導者的情緒也會影響他人,我面目冷靜、快速思考,保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心情,成為他人的安定的力量。是責任,也是學習承受壓力的重量。

並非只注意自己的團隊,唯有向內、也「向外」才會形成一座橋。我尋找最專業的對象,指點我印花知識上的缺乏。透過電話溝通,向布商訂布;與業務聯絡到合作廠商,付費狀況、檔案調整、關注進度,過程很長才收到成品。同時,參與籌辦方的設計師大會,提出有利的想法,促進多方討論。

好的內部與外部關係,雖然又臭又長,卻教會我「透過辛苦付出才能換來的成就感」、有能力解決問題。很多事情放任不管帶來短暫愉悅、是無法帶來滿足的。就像《破框能力》一書分享的「當我們結合外部想法、回饋、協作,與內部變化、支持、資源」,成為「內外橋樑」,更能用新觀點、組織性的從大局看問題,設定發展局面。

*撐得住壓力,過了就是你的了!
*學習獨立、也學習尋求幫助,成為內外橋樑,讓我們不會受限於自我想法
*看似「複雜」的大事,也可以化作小步驟變「容易」

▍身為設計師,我想「為學弟妹做什麼?」


我和同學回宿舍之後,時常會互相分享「幫忙學長姐的經驗」,而背後的學弟妹們何嘗不是呢?或許我是他們「第一個」協助的對象,未純熟到能明辨哪個人的做法、是能夠效仿。我們無意識地成為他們理解這世界的一面鏡。「不必吃過苦瓜,才知米甜」,為什麼一定要先有不好的經驗,才能體會好的感覺?

我總是把「團隊的『人』:能過得舒適、開心」放第一,將期許變成「行動」,我重視環境、服裝帶給人的舒適度,服裝秀是否是一項美好體驗等等。將曾經身為模特兒、參與者所遇的處境或問題,透過自身改變。用「我能為他人做些什麼」為核心思考,讓人的行動有明確目標,不會偏離軌道。透過行動傳承精神,人們也正「用自己的雙眼」明辨著。

幸運地,優秀且善良的學弟妹很多,我試著給每個人機會參與其中,成為彼此與服裝秀的一部份。不受限於幫忙的動作,其實聊天或一起吃飯,主動了解或關心他人,才會清楚不一樣的對象、擁有不一樣的想法和行為。「對象」讓人不會自得意滿、學會虛心受教。

若人人具備「分享、傳承」的意識,「好」的精神、價值觀會循環,人們互相影響及學習,凝聚對共同目標的向心力。我們都當過被學長姐照顧的新鮮人(或許沒有),但當自己成為他人的學長姐時,能夠「付出」,其實是一件開心的事。

*出於「貢獻他人的精神」行動,便能看見「自己以外」的世界
*我們能透過「問問題、傾聽」換位思考
99%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人」是一切的核心

「不一樣」是你最好的保障


回歸文章開頭,大學「服裝秀」我學會最多;教室學了基礎科學,服裝秀教我們「邊做邊學」、試錯再改。變得不依戀舞台上的絢麗,因為曾經用力走過,回家好好休息、明天繼續奮起。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有想傳遞的精神,「有關於你」就是最好的故事、唯有「人心」才能感動人。當一個人認真付出、感到快樂的時候,就已經是最厲害的人物。

「大學服裝秀」像一場驚人的冒險、和平凡扯不上邊,擁有波濤洶湧的困境,乘風破浪追逐輕狂夢想。你我的路都不一樣,處事的想法也不一樣。而我,只想為你提供一個想像,告訴你還有不同方向、那份「可能性」也只有你會知道。如果只能送學弟妹一句話、我會說:「『不一樣』才是你最好的保障。」


那片天空有我們一起扛,放心做一個「自己理想的設計師吧!」如果這篇文章,能夠為未來學弟妹減少一些迷茫,便已達成我撰寫的初衷。別忘了「分享」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不論認同與否,或者你有獨特的觀點,也歡迎「留言」讓世界知道!相信你我:都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大學服裝秀】系列全篇完—

2020年8月10日

【大學服裝秀#01】新鮮人三點準備心法,上秀成為經驗老手!


細數大學的年少輕狂裡,服裝秀(又稱服裝競賽)我學會最多。不論是成為學長姐的幫手、8次模特兒經驗,還是逐漸能擔當一切的設計師角色。我們皆幻想過被人簇擁的榮華,覺得呈現自己、與作品是最重要的目標;回首發現,我們正在學習「行動、人際」,並走在實現心中願景的路上。

而這些事情,或許師長不會刻意叮囑;縱使身懷絕技,畢業之後最能引導你的——是「經驗」的滋養。人與世界相同、瞬息萬變,願那些我來不及對學弟妹說的話、言之不盡的感謝,能透過文字表達,成為一份禮物、使你們對未來能夠減少一些徬徨。

當一個真正的「參與者」


初跨入「服裝設計」領域,我對「Fashion Show」總有難以言喻的熱情,而你是否也默默在心中許過願:「希望自己在學長姐的年紀,也能做得一樣好?」

▍我們也可以用「『設計師』角度思考」


我期望「與前輩、服裝秀」有多些連結——更能為未來好好準備。最終我以模特兒的角色成為了學姊們的幫手。耗時很長、約會很多,我們需要一起為Show準備:試妝髮、試衣、試鞋、練習、拍照,各種幫忙無限循環,台上一分鐘、台下都有每個人的努力。

我遇過的學長姐(設計師)或許不盡完美,有時候一整天的疲倦只換來三餐報酬、對於造型不滿意只能往嘴裡咽,牢騷激起、想像破碎,我發現我漸漸不喜歡這件事情。但「1次」不能成為駐足不前的理由,我繼續在更多學長姐下學習;好壞可圈可點,都是能學習、精進的地方,雖然身為幫手、但也能時時「以設計師角度思考」,為「未來能做得更好」打下基石。

*我們第一次當幫手,其實就像學長姐第一次當設計師一樣
*沒有事情可以討好所有人,但我們可以「不斷改進」越來越好
*別因為1次不滿意,放棄背後9次驚喜

▍保持謙虛,也要正視「自己的價值」


剛到新環境一問三不知,多數人會選擇勇敢投入其中、再慢慢的摸清楚整體樣貌。曾經擔心自己不能克盡模特兒職責,蒼白臉龐、搭上僵硬四肢,幸運地團隊總是相互扶持,隨著經驗的累積、害怕失敗的心情漸漸減輕。

合作雙方,對參與服裝秀、對彼此都有期待,只是在行動之前、都不是很了解自己的需求。比起蒙在谷裡,向學長姐「問清楚」,才能建構信任,並給予及時的幫助;而非累積心中怨言,什麼事情都不了解。在答應幫忙以前,只要好奇都「可以問問設計、可以了解設計師對這項活動的態度」,我們都保有「自己決定」的自由,才是良好的關係。

「不敢拒絕」也成為了大學生的必修課題,選擇多的時候是很好的練習(以組數、人這麼多來說)!有時候可以很單純、但我們可以更「縝密」一些,先「了解清楚、多求證、探聽消息」可以讓人不會怨天尤人,因為這是一個人苦心思慮所下的決定。

當別人找自己幫忙的那一刻起,我們已經具備「能夠幫助他人的價值」,不論是具體能力(裁縫、展示),還是心靈支持。好好善待這顆心,就是善待他人的心一樣。

*當心中有疑慮或好奇,「問」出來是保護自己、也重視他人
*主動向學長姐多了解一些,其實大家都很樂於分享
*不要懷疑自己、聽命行事,你的「自主思考」能力就是對自己、與他人最大的幫助

▍當個100%「參與者」


你一定聽過莊子和惠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故事。有天他們在濠水橋上遊玩,莊子說「在水裡游來游去,是魚最大的快樂」,惠子反駁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莊子也不讓「你也不是魚,怎們知道魚『不』快樂?」

結論是:他們都不是魚,魚的快樂只有魚自己知道。「服裝秀」也是相同道理,它的舉辦是為了什麼?將設計師的服裝作品公開展演。若不曾身為過「設計師、模特兒、各式幫手」的任何角色,就做不出「符合需求」的設計(專業一點來說:就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傳統上會透過問卷、調查來得知,但都比不上一群人「親自嘗試」。

當我們以「參與者」的角度身處其中,我們可以改善「預備時間的長短、空間、流程」等等;才會知道,我們身處他人安排下,有哪處優點可以保持?有哪處傳統可以創新、改進?因為參與者可以「完整跑完全部的活動流程」。

如果只是一般工作人員,我們會被安排在同一個地方、重複做著被交付的工作,看到的永遠只有整場活動的一小部份。但是,當工作人員擁有過「參與者經驗」後,他會變成「活動籌備方」的重要螺絲:擁有「對活動流程的遠見想法」、也能結合「在特定工作崗位的專業觀察」。

先從「參與者」做起,當輪到自己成為設計師、或籌辦方的時候,你相較第一次的人、已經累積過「身為不同角色的經驗」。不僅能從容地再做相同事情、也能夠為初學者提供幫助,更能洞察需求、做個擁有豐富樣貌的領頭羊了。

*只有先「行動」,才會知道如何「思考」
*可以透過嘗試「不同角色、事情」,學會用更宏觀的角度看一件事情
*經驗可以參考,但「現在的你」怎麼做更重要

默默放上學姊的優秀作品,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

直到升上大四以前,我還是持續幫助學長姐們的畢業製作。從這之中,向他們學習如何細心管理團隊、彼此互助、對作品堅持;更重要的,也認識了一群朋友,看見不同於他人的特質。學長姐就像活動核心,把大家連在一起,而我很高興當初選擇「答應」。

在成為服裝設計師以前,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服裝秀裡的「參與者」;我們可以抱持著期待,卻不要設限這項經驗、會帶我們走到什麼地方?因為每個人的終點都不同,所以主動去擁抱它們吧!

續篇《【大學服裝秀#02】只會設計和製作衣服?三個關鍵,提升領導團隊軟實力》(點標題連結),是寫以「設計師」這個角色、闖入服裝秀場場入決賽的「攻略心法」,沒看會虧,敬請期待!!!

如果這篇文章,能夠為未來學弟妹提供一些幫助,別忘了「分享」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不論認同與否,或者你有獨特的觀點,也歡迎「留言」讓世界知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