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心得】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甄試入學

面對甄試未果,必須考試入學的時候,我心想:「或許老天爺——就是要讓我體驗兩種不同方式,未來才能夠分享更多吧!」我不是失敗、只是還未成功;只要還有一次考試入學的機會,我說什麼也一定要試試看!

有人問我「是何時決定要念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說來不如學長姊從大二、大三就規劃好未來方向,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只是為了服裝作業熬到三更半夜、休息時間都用來看書、三下在宿舍裡有時間便上網查查研究所資料。

我想、我對自己有要求,但缺乏的不外乎是一份「企圖心」。

加上考試入學,我寫了快三本空白筆記本。十年下來的考古題背面也寫滿了字。

「一本空白筆記本和筆」


升上大四前的暑假,我將感興趣的學校、科系一頁一頁寫在白色筆記本上,再針對課程、教授、國際資源做調查。這比將資料複製到word檔案裡——更能釐清自己「想不想、喜不喜歡」,而「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就這樣一頭撞進我的生命裡了。

【貼心提醒:我要念哪裡的研究所?】

◎了解自己喜歡的類別(例如:設計類),再進一步思考想要增進實作能力?還是學術領域?
◎準備一本全白筆記本,大膽地把想要念的學校、科系寫在每一頁的開頭
◎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做調查,在下方手寫記錄
◎將相關網址(例如:官網、課表)複製到word檔,方便反覆查詢

或許名單上會列了十幾個,但我們會依照自己志願序去深入,最後就會縮小選擇範圍。

甄試


說實話,網路上關於研究所的準備資訊非常少,備審的部份卻各式各樣(包含學測申請)、但只說撰寫方式又缺乏說服力(設計系天生反骨,就是不想按表照做);有的時間久遠、參考價值無從得知。在「成為準研究生」前,多數人似乎都很低調,在他人去畢業旅行、投入畢業製作時,我們將一部份心思抽離學校、專注於目標,為自己的志向默默耕耘。

【甄試的方式:通過備審審查、推薦函作業,第二關再進行面試】

我在「白色筆記本」裡:先規劃自己備審要撰寫的「大綱」,接著去整理以往的「照片、中英雙語文案」,最後的排版我也參考不少Pinterest上的Layout(*搜尋Porfolio)。因為上傳檔案有容量限制(一個5MB),我做的偏向極簡風格。

◎空白筆記本方式,除了擬寫大綱,也能規劃排版。

開學馬上找指導老師,詢問推薦信的撰寫意願。因為曾聽過老師抱怨學姊只給一週時間寫推薦信,急迫的要求太過失禮;所以切記要提早告知、相信老師也會很重視。

◎成功大學的「推薦函作業」是採取「網路評量方式」,報名時填寫推薦人資料、系統便會寄網址到推薦人信箱,老師只要上網操作、勾選便能完成。(*點我連結看範例

通過審查後到了面試階段。需要準備紙本備審資料之外,面試時的「簡報」不強求但建議準備,想像一下:有準備和沒準備的差異,就知道為什麽了吧?

◎自備隨身碟,存檔程序會比較快(多備一個避免無法讀取檔案)
◎創產所附有簡報筆,但只限使用於「PPT檔案」、PDF無法使用
◎面試時段前20分抵達,善用Google Map能很容易的找到位置
◎創產所備有休息區,陪考人員也能休息

完成報到程序後,學長姊會先收備審資料、放進面試教室裡;我們會站著報告,與口試委員的距離也很近(約講台與第一排位子的距離)。面試我的有陳教授,問題著重於考生於「讀書計畫、研究方向」;而高教授的問題偏向「了解考生個人、自我發表的內容裡做延伸」。最後,不意外的教授們都會以「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們嗎?」做結尾,記得妥善準備。

面試裡頭的問題不會特別刁鑽、提問的方式也很直接明瞭(口氣也很和善、一開口的英國腔聽得也酥酥的)只要將自己準備萬全,沒有必要緊張。尤其不知道我在網上看過多少次創產所師長的資訊,見到本人好像見到偶像一樣興奮(?)

◎因為在甄試入學裡會收「備審資料」,結束面試後不會歸還,如過內容豐富、教授面試結束後還能仔細觀看。

-

雖然分數不低、與前者差異也小,獲得備取2的成績。放榜時,我只在宿舍床上難過了一個小時(默默流下女兒淚),就把失落情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轉而馬上起床、打開電腦、查詢考試入學報名時間,著手開始準備(真的越挫越勇)。

備審2.0我改了全部的排版,為了更突顯自己設計、排版能力;原本只有研究方向、作品集是全英文,我將內容全部改成中英雙語,展現自我表達的能力。雖然考試入學不用上傳備審,但我還是想上傳(結果系統還真的不給上傳)。卻在考試入學面試階段的前一週、我又有備審3.0了(為了更好而改不停的人)。

【結語】

起初,我認爲「甄試」是我唯一的機會,因為備審、面試一直是我的強項;很可惜,或許在這次的表現我未展現出該有的水準、更可能著重了錯誤的方向,但當我知道這些的時候……已經是後話了,會在下一篇《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考試入學(上)》分享*點我連結——我的考試入學的準備和經驗」以及成長改變

◎即使決定考試入學、也不妨報名推甄入學:你的收穫會比想像中的還多——它能夠成為你考完試、備審與面試的最佳助力!(落榜不可怕,怕的是你將挫折放大、停滯不前)

*以上為2019年甄試經驗分享,詳細狀況以「簡章、系所公告」為主

—未完待續—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