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

【觀後感】離岸星塵:陳肇彤個展


前言:絕對空間(Absolute Space)是位於台南中西區巷弄的藝廊,為期一個月的《離岸星塵—陳肇彤個展》作品回歸物件最純粹的質感、輪廓,對於視覺藝術初學者(沒錯,就是我)該如何「看」如此抽象的作品真是傷透了腦筋。

近五次講座與經過作品同樣次數,努力培養感情(連排隊等廁所也只能對作品行注目禮)才發現「觀賞」是一種「主動」的行為,當作「我們來找碴的遊戲」似乎能挖掘背後隱藏的秘密。

除了單一作品表現,在探索它們的關聯時,能發現各式作品彼此空間佈局、鋪陳循序漸進,而「觀賞者」的視角及立場正是串連。我們從渺小到逐漸長大,最終超脫實物到了虛無境界,反觀內心本質。即便沒有文字、象徵符號,也很有意思喔!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圖片來源:絕對空間官網

台南的陽光通透了絕對空間的落地窗,三個黑色物件由低至高映入眼簾,那凹凸的質感、正巧與玻璃平滑形成對比,我一瞥大白天下的自身倒影,進入《離岸星塵—陳肇彤個展》。燈光投射下使黑色呈現不同深淺與重量,它們的輪廓在俐落切面下,似乎正與這世界保持距離。

以前大人常說「社會歷練會磨平我們青澀的稜角」而在肇彤的這組作品,我看見的正是這圓滑、柔軟「未滿」的成長過程。坑坑疤疤的表面留下時間印記,因為立體而有魅力;直切的側面隱藏著鉛筆畫圈繚繞的微反光,如同思緒不停般的探索自我輪廓。

圖片來源:絕對空間官網

它們「高大的體積,渺小了觀者,卻又宏觀了心中視野」我們都成了在月球表面流連宇宙的一粒塵埃。也對比了作品穩健的基座,底下鏡面投射回望自我;以為不同的三者,其實都是同一個人。

圖片來源:絕對空間官網

小說家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在《黑暗元素三部曲》「塵」是核心元素,被隱設為基督教義裡的原罪。無論在肇彤置於地面或牆面作品上,皆有從「實心黑」原塊到「晶透」的模樣,並以灑落的碳做串連,隨處可見塵的蹤影。


過去神學派主張原罪與救贖思想;菲力普・普曼認為外在元素要納入考量,並非單一歸因(例如邪惡)——而肇彤透過作品階段性對比、去除雜質卻保留碳元素的手法表達,最終回歸「個體本身」在滿面鏡子的展間、以不同視角注視當下的自已——豐富且多面向。

圖片來源:絕對空間官網

《離岸星塵—陳肇彤個展》有著循序漸進的鋪成,作品體積從大至小,最後到整個空間環繞:讓我們從觀看作品的角度不同,反思自己與周遭的互動關係。而這不正是一個人成長的歷程嗎?肇彤為作品留白,在點、線、面中打破了邊界,更給了觀者無限想像。

延伸閱讀
絕對空間官網展覽資訊 點我連結
5分鐘藝術家專訪及導覽影片 點我連結
菲力普・普曼(Philph Pullman)自1995年出版的《黑暗元素三部曲(His Dark Materials)》是我很喜歡的小說,融合了平行時空及現實世界,在奇幻故事之下闡述了過去神學、知識與個體之間的關係。2019年HBO翻拍影集。而另一本《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Damon Vocies on Stories and Storytelling)》中收錄作者過去至今的公開發表,能一窺內容象徵及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