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

【觀後感】離岸星塵:陳肇彤個展


前言:絕對空間(Absolute Space)是位於台南中西區巷弄的藝廊,為期一個月的《離岸星塵—陳肇彤個展》作品回歸物件最純粹的質感、輪廓,對於視覺藝術初學者(沒錯,就是我)該如何「看」如此抽象的作品真是傷透了腦筋。

近五次講座與經過作品同樣次數,努力培養感情(連排隊等廁所也只能對作品行注目禮)才發現「觀賞」是一種「主動」的行為,當作「我們來找碴的遊戲」似乎能挖掘背後隱藏的秘密。

除了單一作品表現,在探索它們的關聯時,能發現各式作品彼此空間佈局、鋪陳循序漸進,而「觀賞者」的視角及立場正是串連。我們從渺小到逐漸長大,最終超脫實物到了虛無境界,反觀內心本質。即便沒有文字、象徵符號,也很有意思喔!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圖片來源:絕對空間官網

台南的陽光通透了絕對空間的落地窗,三個黑色物件由低至高映入眼簾,那凹凸的質感、正巧與玻璃平滑形成對比,我一瞥大白天下的自身倒影,進入《離岸星塵—陳肇彤個展》。燈光投射下使黑色呈現不同深淺與重量,它們的輪廓在俐落切面下,似乎正與這世界保持距離。

以前大人常說「社會歷練會磨平我們青澀的稜角」而在肇彤的這組作品,我看見的正是這圓滑、柔軟「未滿」的成長過程。坑坑疤疤的表面留下時間印記,因為立體而有魅力;直切的側面隱藏著鉛筆畫圈繚繞的微反光,如同思緒不停般的探索自我輪廓。

圖片來源:絕對空間官網

它們「高大的體積,渺小了觀者,卻又宏觀了心中視野」我們都成了在月球表面流連宇宙的一粒塵埃。也對比了作品穩健的基座,底下鏡面投射回望自我;以為不同的三者,其實都是同一個人。

圖片來源:絕對空間官網

小說家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在《黑暗元素三部曲》「塵」是核心元素,被隱設為基督教義裡的原罪。無論在肇彤置於地面或牆面作品上,皆有從「實心黑」原塊到「晶透」的模樣,並以灑落的碳做串連,隨處可見塵的蹤影。


過去神學派主張原罪與救贖思想;菲力普・普曼認為外在元素要納入考量,並非單一歸因(例如邪惡)——而肇彤透過作品階段性對比、去除雜質卻保留碳元素的手法表達,最終回歸「個體本身」在滿面鏡子的展間、以不同視角注視當下的自已——豐富且多面向。

圖片來源:絕對空間官網

《離岸星塵—陳肇彤個展》有著循序漸進的鋪成,作品體積從大至小,最後到整個空間環繞:讓我們從觀看作品的角度不同,反思自己與周遭的互動關係。而這不正是一個人成長的歷程嗎?肇彤為作品留白,在點、線、面中打破了邊界,更給了觀者無限想像。

延伸閱讀
絕對空間官網展覽資訊 點我連結
5分鐘藝術家專訪及導覽影片 點我連結
菲力普・普曼(Philph Pullman)自1995年出版的《黑暗元素三部曲(His Dark Materials)》是我很喜歡的小說,融合了平行時空及現實世界,在奇幻故事之下闡述了過去神學、知識與個體之間的關係。2019年HBO翻拍影集。而另一本《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Damon Vocies on Stories and Storytelling)》中收錄作者過去至今的公開發表,能一窺內容象徵及寓意。

Related Posts:

  • 【觀後感】發光帶:林義隆個展台南的道路上,有名神秘莫測的女子騎車迎風奔騰。駐足警衛室或商店門前的人們面有疑慮地觀望著。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們,急忙在外的人都正面臨危險:嚴重遲到、闖過黃燈、差點二一。他們眉頭緊蹙,忍不住破口大罵,直到那人再度消失在地平線上。他們就是討厭急匆匆的陌生人。如果他們知道這位騎士追尋的獵物是什麼,那些坐在樹… Read More
  • 【觀後感】離岸星塵:陳肇彤個展前言:絕對空間(Absolute Space)是位於台南中西區巷弄的藝廊,為期一個月的《離岸星塵—陳肇彤個展》作品回歸物件最純粹的質感、輪廓,對於視覺藝術初學者(沒錯,就是我)該如何「看」如此抽象的作品真是傷透了腦筋。近五次講座與經過作品同樣次數,努力培養感情(連排隊等廁所也只能對作品行注目禮)才發… Read More
  • 【我與藝術家對談】發光帶:林義隆個展(續)如果你打招呼的對象,是一位正中午左右穿著亞麻西裝外套、行走於外的女子:會看到黑髮在她面前狂風暴雨,只為回應台南的強烈激情。路上樹陰難尋,遠遠行注目禮,直到抵達目的地,剛剛的風塵才隨衣袖而去。第三次按下自動門開啟,深深吸一口氣,提早十分鐘應該不算失禮,今日見面的是位不曾謀面過的人。但,似乎從文字與作品… Read More
  • 【觀後感】夏娃克隆啟示錄: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創作展「常常我們欣賞『藝術』,用力地體會、試著了解。但很遺憾的:還是看不懂、感受不到藝文人士所擁有的悸動」前陣子在和同學討論,發現我們都有著相同疑惑。我的藝術家朋友說:「那是藝術家的錯,因為他們的語言沒讓觀眾了解。」但是我也發現,是我們給它的「時間不夠、用錯了方式」——而導覽、影音或文字解說,真的提供了很… Read More
  • 【觀後感】阮劇團《十八銅人台語仙拼仙:酒鬼》 「這齣戲,讓觀眾變成了演員。」 週日的夜晚,我因緣際會成為了「嘉義人・文化轉運站」的訪客。白話一點,這是以酒鬼為題,仙人們用台語比拼的演出。 空間會「說故事」 空間的氣氛營造、在踏入劇場的第一步,我便深受吸引——台上有主持人父女檔,有著紅色布幕的門置於中間,上方掛著「… Read Mo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