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1日

【大學服裝秀#02】只會設計和製作衣服?三個關鍵,提升領導團隊軟實力


你一定會覺得時間過好快,自己為什麼一下子就成為服裝秀的主角、設計師(參賽者)?雖然我們更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作品;相較其它角色,卻也背負了更多的責任。服裝秀的光環驅趕著我們向前,「會做、會設計」已成必備技能;其實,學會「如何將一切瑣碎、變成完整的樣子」才是裡頭最曲折的關卡。

或許師長並不會刻意告訴我們,該成為怎樣的學長姐?一位「理想」的服裝設計師?我認為在個人特質的差異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行事風格;在跌跌撞撞、不停摸索的過程裡,我想將這些來不及對學弟妹說的話,化作文字、成為迷霧裡的燈塔——當你們在面對未知的時候,變得不再害怕。

人人都是「榜樣」


即便有參與者經驗、對於「服裝秀」有了解,面對嶄新的體驗、興奮及憂慮夾雜。你是否也會「向身旁的人討意見、或尋求認同增加一點安全感」呢?

▍一定要試試看「組隊參賽」


從二年級開始,團體作業變多、我也更有機會與不同人合作。主動找朋友、欣賞的人,還是隨緣接受老師配對;「合作」確實讓我體驗了有別於自己的「個性、行事風格、節奏與態度」。曾經拒絕有過共同合作經驗的朋友,彼此互相找了新的對象;我們不急於習慣,卻在多元的累積與嘗試下,學會分辨、應對、也更能看見他人「好」的一面。

有時候作業,因為牽扯的名利較小,加減成為短時間、雙方妥協的結果。有人說:「我害怕與朋友吵架」所以選擇獨立作業(參賽)——卻喪失了面對這般風險、能夠獲得更深刻的學習機會。

我以為數字「3」的組合,能夠擺脫僵持不下的窘境;回首發現「雙數、4」最理想。好比「一張椅子」有四隻腳,抽掉一隻還不會馬上跌倒;若三隻腳,抽掉了一隻之後便會失去平衡,或形成二對一的孤立情況。

如《驅動自己,也激勵別人》書中觀點,團隊的組合涵蓋「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創新者、執行者、協調者」等等,當兩個創新者堅持己見、無法達成共識,我才發現原來「角色差異」會創造「平衡」。組隊參賽有「分擔、依靠」的優點,也隱藏預想不到的「衝突」,只有在親自走一遭後,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獲得更多反思。

*人與人之間總是互相學習
*「團隊」:能教會我們「一個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
*衝突在所難免,最重要的是「當你遇到了,會如何解決?」

▍成為「橋樑」


相較「發想、設計、製作」的流程,展演的組成需要「照顧很多層面」。設計師身為作品、發表的「中心點」,我們組織團隊、一起達成目標。橋樑向內:需要「模特兒」展示服裝、「造型師」佈置妝髮、「小幫手」各種協助。組員可能互相不認識,唯一的共同點:都是因為「自己」相聚一起。

我想「營造團隊氛圍、交付事項」,除了面對面溝通、也有圖文檔傳達,越清楚、詳細,能夠減少緊張感。主導者的情緒也會影響他人,我面目冷靜、快速思考,保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心情,成為他人的安定的力量。是責任,也是學習承受壓力的重量。

並非只注意自己的團隊,唯有向內、也「向外」才會形成一座橋。我尋找最專業的對象,指點我印花知識上的缺乏。透過電話溝通,向布商訂布;與業務聯絡到合作廠商,付費狀況、檔案調整、關注進度,過程很長才收到成品。同時,參與籌辦方的設計師大會,提出有利的想法,促進多方討論。

好的內部與外部關係,雖然又臭又長,卻教會我「透過辛苦付出才能換來的成就感」、有能力解決問題。很多事情放任不管帶來短暫愉悅、是無法帶來滿足的。就像《破框能力》一書分享的「當我們結合外部想法、回饋、協作,與內部變化、支持、資源」,成為「內外橋樑」,更能用新觀點、組織性的從大局看問題,設定發展局面。

*撐得住壓力,過了就是你的了!
*學習獨立、也學習尋求幫助,成為內外橋樑,讓我們不會受限於自我想法
*看似「複雜」的大事,也可以化作小步驟變「容易」

▍身為設計師,我想「為學弟妹做什麼?」


我和同學回宿舍之後,時常會互相分享「幫忙學長姐的經驗」,而背後的學弟妹們何嘗不是呢?或許我是他們「第一個」協助的對象,未純熟到能明辨哪個人的做法、是能夠效仿。我們無意識地成為他們理解這世界的一面鏡。「不必吃過苦瓜,才知米甜」,為什麼一定要先有不好的經驗,才能體會好的感覺?

我總是把「團隊的『人』:能過得舒適、開心」放第一,將期許變成「行動」,我重視環境、服裝帶給人的舒適度,服裝秀是否是一項美好體驗等等。將曾經身為模特兒、參與者所遇的處境或問題,透過自身改變。用「我能為他人做些什麼」為核心思考,讓人的行動有明確目標,不會偏離軌道。透過行動傳承精神,人們也正「用自己的雙眼」明辨著。

幸運地,優秀且善良的學弟妹很多,我試著給每個人機會參與其中,成為彼此與服裝秀的一部份。不受限於幫忙的動作,其實聊天或一起吃飯,主動了解或關心他人,才會清楚不一樣的對象、擁有不一樣的想法和行為。「對象」讓人不會自得意滿、學會虛心受教。

若人人具備「分享、傳承」的意識,「好」的精神、價值觀會循環,人們互相影響及學習,凝聚對共同目標的向心力。我們都當過被學長姐照顧的新鮮人(或許沒有),但當自己成為他人的學長姐時,能夠「付出」,其實是一件開心的事。

*出於「貢獻他人的精神」行動,便能看見「自己以外」的世界
*我們能透過「問問題、傾聽」換位思考
99%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人」是一切的核心

「不一樣」是你最好的保障


回歸文章開頭,大學「服裝秀」我學會最多;教室學了基礎科學,服裝秀教我們「邊做邊學」、試錯再改。變得不依戀舞台上的絢麗,因為曾經用力走過,回家好好休息、明天繼續奮起。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有想傳遞的精神,「有關於你」就是最好的故事、唯有「人心」才能感動人。當一個人認真付出、感到快樂的時候,就已經是最厲害的人物。

「大學服裝秀」像一場驚人的冒險、和平凡扯不上邊,擁有波濤洶湧的困境,乘風破浪追逐輕狂夢想。你我的路都不一樣,處事的想法也不一樣。而我,只想為你提供一個想像,告訴你還有不同方向、那份「可能性」也只有你會知道。如果只能送學弟妹一句話、我會說:「『不一樣』才是你最好的保障。」


那片天空有我們一起扛,放心做一個「自己理想的設計師吧!」如果這篇文章,能夠為未來學弟妹減少一些迷茫,便已達成我撰寫的初衷。別忘了「分享」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不論認同與否,或者你有獨特的觀點,也歡迎「留言」讓世界知道!相信你我:都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大學服裝秀】系列全篇完—

Related Posts:

  • 服裝設計系的一天:寒假篇 一眨眼,距離期末已經過了兩個禮拜。 7:30 每天清晨冷吱吱的爬起床,甩不清的睡意我依然閉著眼繼續所有動作; 8:00 拾起行囊、扛著大包小包到服構教室,重的練練身體都暖和起來了; 8:30 等一切就緒,真正坐下已經八點半、「啊,是時候開始一天的日程了」。 我喜歡空無一人… Read More
  • 實習日誌第二週:學校沒教的事 「你不擔心公司這麼多部門,最後每個都像沾醬油一樣,學不到東西嗎?」老師問。 對於老師面試時的話我諂媚的回覆一下,但我心裡清楚明白:只要有機會沒有學不到的東西。 然而事實證明,兩個禮拜我對服裝產業有很多新奇的了解, 也還有很多疑惑等著發問(每天都在苦思要問什麼)。 除了一樣在打版室整理… Read More
  • 實習日誌第六週:車縫小妹 原本以為上一週日誌的內容會少一點,但我想第六週才會更少一點? 這個星期是三個高中妹妹來實習的最後一週,因為時間短暫,他們有一些優先學習的機會,偶爾也會分擔一些繁瑣的工作,所以相較起來我個這些待兩個月的實習生就相較無所事事一點了(時間還很漫長)。 一樣的步上樣品室,在上週的蝴蝶結緞帶車縫結束… Read More
  • 實習日誌第七八週:心得(完) 對於最後兩週的實習,印象中就是在風風雨雨裡度過,高雄還碰巧遇上了兩天大豪雨假。 一開始以為為期十天的高中實習生離開後,會輪到我們這些「老實習生」學習,但相反地該做的都做了,公司依然忙碌。綜合兩週,我都在協助大貨(要拿出去賣的衣服)生產。 好多個一整天我編了不少一款萬元以上外套上裝飾的辮子(… Read More
  • 實習日誌第四週:車縫阿姨愛說話 歷經一個月的實習,也間接告訴我我的暑假已經過了一半了(泣)在公司串門子裡該看的應該都看了、該認識的人也認識了,每一天都全力當個盡責的小雜工!也會在樣品室與打版室裡和大姐們學到一些車縫、版型的小技巧。所以這週我想說說在裡頭發生的小趣事~~~ 星期三不知道為何,莫名的期待新來的實習生,結果下禮拜… Read Mo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