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

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風格是一種商機》,你想聽什麼?

「企劃的目的是說服老闆、讓金主出錢」——商品企劃這門大四必修課,裡頭的這句話無法使我信服,因為我認為不該只有這樣而已。

我甚至對「為什麼」企劃而感到好奇?直到遇上了蔦屋書店創辦人(也是CCC企劃公司的社長)增田宗昭:在部落格只對員工傳授的商業思考與工作心法,將其出版成書、台灣譯為《風格是一種商機》——理解企劃:是發現需求,也是一種創新的實踐方法,我所找出的答案不局限於應付作業、也能夠運用在其他地方。


說一個「你」想聽的故事


大學畢業前,我回高中母校、並在班級講台上有個短短分享。我們很習慣班導常常只要有學長姐回來找他,就會讓他們上台講話,只不過回想高一的我——對於台上的內容、學長姐的臉龐卻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準備「說什麼」的同時,我也思考著「什麼內容會與台下的小高一『有關』」?事前我只知道年齡、自然組,我選擇不對這僅有的資訊做過多推測、或進一步衍生我想說些什麼。因為台下的60個人都不一樣,所見著的「意義」也會不一樣,如同「風景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看」,我才能看見他們需要的方向。

我發現最快的方法就是「實踐」:學校科系、名字無法代表我一個人,演講的開頭、我用高中直至今日的「過程」讓他們認識我,其中有很多觸及點、在他們的「提問」中,我才理解他們最在意的地方。

學姊、班導一詞已是我與他們不可斷的連結,我的話是否值得一聽、更取決於他們是否了解我;如果台上的人侃侃而談,卻未找尋與聽眾的連結,換作我也不認為他的話會有任何份量。

除了用「心」去理解別人、揣摩角色,更能站在他人立場了解需求。不拘泥自己的思考,樂於傾聽、把不懂的弄清楚,因為不同人總有不同的意義。一上台我的第一句話「想聽的當故事聽,不想聽的看著我發呆也沒關係」,這也呼應到我接下來要說到的主題⋯⋯

莫忘最初起點


回憶高一的懵懂,應考的選擇總是太過遙遠,我「現在」都搞不清楚了、想那麼多只是徒增煩惱罷了!接下來的演講內容,我圍繞著「選擇」的重要,並分為時間、人際、金錢的選擇,用數學與日文、朋友圈、買衣服與出去玩等我高中例子加以說明:「人永遠有選擇『要與不要』的權利」。「不要別人向你告白,想都沒想就同意了,要想一下!」瞬間引來一陣哄堂大笑、和左右猶疑的眼光。

這次演講的本意是告訴大家:「不知道」並不可怕,你可以選擇盡心盡力的活在當下。這份想法不是憑空而來、或是坐在書桌上想到的——它揉合我曾經是高中生「經驗」裡的感覺、心情與新的資訊,同時涵蓋「自己執著的信念」。

現在的我、並非以前可以想像到的,就連現在、我也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模樣?因為不知道,才想去「探索、學習、經歷」;如果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了,一是無趣,二是無知——因為這世界總是和我們唱・反・調。原本預計4月去日本賞櫻,卻遇上了COVID-19只能在家哪裡都不能去;以為高中可以遇上少女漫畫般情節的愛情故事,事實上那都是騙人的。

搞清楚自己是「為了什麼」,才能知道自己的目標、排定優先順序,而這些都是往後規劃、創作的靈感泉源,每件事情都有存在的價值,多多「觀察」便能發現背後的意義。

允許失敗


我的分享結束後,還剩下一堂課的時間,我也不知道要做些什麼?「問問題」是找答案最快的方法,你們想聽什麼?一個很活潑的答案冒了出來:「愛情故事!」。

或許他人會對這個問題抱持著八卦的心態,我卻從對談中找到:高中生其實是想在「你的故事」中尋找共同點、或是一些勉勵。對於「戀愛」的課題不論男女、在這年紀都存在著一些好奇,只是現在的我回頭看,這是成長中每個人必經的過程或不成熟。我並不想把「愛情」當作一個人說嘴的價值,我從未整理在這些經驗中學到了什麼,零碎的記憶還拼湊的不完整;如果下次還有機會回去,這個主題我或許能精確地傳達吧。

在這次回母校高一班級演講之前,去年有次高三班級15分鐘的分享經驗。那次對談並非如這次般活絡,即使緊張萬分卻依然很想嘗試,雖然表現的不盡人意……因為允許自己做得不好,它們才能「成為我的經驗值,往後面臨相同問題也有一番成果。」

我不再「站在學姊的立場」告訴學弟妹一堆方法,我學會在理解他人前、應先讓他們先理解自己,我透過黑板寫字畫線、讓自己的話能更好理解(下次我打算用些圖解!);我善用失敗經驗,積極向前,挑戰下次機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想怎麼說不重要,「他們」想聽什麼、什麼能幫助到他們才是。

做自己的「風格」


企劃,不是行銷的專屬名詞,它能應用在生活週遭、你能想到的任何地方,比如說現在你在看的這一篇文章。企劃,不等於賺錢,我們用它釐清思緒、它是傳達想法的工具而非目的,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為什麼企劃嗎?」

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増田のブログ: CCC社長が、社員だけに語った言葉》很值得一看,如果沒有這本書問世,或許我也不會知道他們為何成功?而這之中存在著怎樣的差異?透過部落格簡短的文字,從他的經驗裡、也傳達出可貴的價值觀與態度。

在寫這篇讀後感之前,我遲遲找不到切入點;如同我回母校的分享,也不是第一次就知道該怎麼做。除了《風格是一種商機》這本書,我也推薦淺田卓的《20個字的精準文案》,裡頭「紙一張整理術」能夠協助大家找到重點、釐清思緒;洪震宇的精準寫作》可以協助你有系統、更引人入勝的表達方式。

現在,我不只很想親自造訪代官山的蔦屋書店,也期待未來能從更豐富的經歷中,向人分享有趣的發現、找到幫助他人的地方。

Related Posts:

  • 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風格是一種商機》,你想聽什麼? 「企劃的目的是說服老闆、讓金主出錢」——商品企劃這門大四必修課,裡頭的這句話無法使我信服,因為我認為不該只有這樣而已。 我甚至對「為什麼」企劃而感到好奇?直到遇上了蔦屋書店創辦人(也是CCC企劃公司的社長)增田宗昭:在部落格只對員工傳授的商業思考與工作心法,將其出版成書、台灣譯為《風… Read More
  • UN SAC DE BILLES《一袋彈珠》書評 如果在數不清的新書上市裡,看見了充滿希望的封面:那就是——《一袋彈珠》。 我那時滿懷期待先看《一袋彈珠》的電影,畢竟家裡還有很多未消化的書本,但在高雄遲遲沒有它的消息,直到今年二月沈浸在誠品的書香裡,我又看見了《一袋彈珠》,最終還是在我滿懷的閱讀慾買下了它,不得不寫下它給我的生命激勵並推薦給大家… Read More
  • Homegoing《回家之路》書評 這本書「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卻又一樣」——這是我闔上《回家之路》輕輕一嘆的不可思議。 故事講述「18世紀的迦納,艾菲亞與艾希這對同母異父的姐妹,出生在不同的村莊裡,彼此從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直到部落戰爭、殖民販奴的邪惡力量作祟,兩人一同來到岬岸城堡。然而,少女的命運卻大不相同。艾菲亞體… Read More
  • 女生朋友都在看《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最近很難得的發現,身邊不少女性朋友都在看這一本書:《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對於「人生、愛情、職場」或許我還太過年輕,但對於「美麗」這個單元卻豐富了我原本的價值觀;有些事情,不必輕身經歷,我只是透過「故事」變得更可以體諒、了解身旁這些人。 大學一年級,對於任何事情都很感興趣,積極… Read More
  • SPINNING SILVER《霜雪之銀,焰火之金》書評 「我只看《盤根之森》作者Naomi Novik姓名、出版隔日直奔書店把《霜雪之銀,焰火之金》買了回家!」——我喜歡到完全沒有猶豫。除了單純享用奇幻文學的故事以外,希望這篇文章在讀者閱讀《霜雪之銀,焰火之金》前後,能夠以不同「視角」、更「深入」發現它的迷人之處。 此外,建議在翻開第一頁前、可以… Read Mo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