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日

Homegoing《回家之路》書評


這本書「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卻又一樣」——這是我闔上《回家之路》輕輕一嘆的不可思議。

故事講述「18世紀的迦納,艾菲亞與艾希這對同母異父的姐妹,出生在不同的村莊裡,彼此從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直到部落戰爭、殖民販奴的邪惡力量作祟,兩人一同來到岬岸城堡。然而,少女的命運卻大不相同。艾菲亞體面地『嫁』給了英國人,舒適地住在城堡;艾希卻被擄囚禁在城堡的地窖中,即將被賣到美國為奴……」

起初我猜想《回家之路》的故事走向,是艾菲亞與艾希最後因緣際會相認,並對現今處境的對抗,讓人充滿希望的故事:但不是、它和我所想像的不一樣。以18世紀的非洲為背景、細想有關黑人的歷史,我預想的故事走向何必一定會出現在這裡呢?

當我開始閱讀,便能理解為何名人推薦《回家之路》擁有「史詩的遼闊、又有個人故事的親密感——這部作品無疑「和我想像中一樣優秀」。《回家之路》透過兩個女孩及其後裔的人生之路,穿越了8個世代;從非洲的黃金海岸到美國密西西比州的棉花種植園,從美國獨立戰爭到爵士年代;以人物為主軸串連家系、愛、種族的獨特故事,作者將故事說得很「輕」,卻格外的刻入內心。


總歸一句,都是「貪」

在迦納的艾菲亞與一般人無異,在從經血第一次來的時候,也便是嫁人的時候了。白人貪圖她的美色,我們以為的「母親」芭芭拉將艾菲亞嫁入城堡,獲得白人豐富的聘禮;非洲各個部落為壯大勢力、鞏固地位,不斷互相掠奪、使每個家族流離失所、被勝利方所奴役;原本酋長與白人交易自身農作資源、對土地的知識與文化上的交流,最後過多的俘虜終究成為了他們交易的籌碼——「黑奴交易」就這麼開始蓬勃發展了。「金錢與權力」變成每個人盲目的追求,他們不再為彼此、為土地團結,得利的永遠是外在勢力的殖民者。常常很多事情的發生,歸咎根本都因貪而起。

原本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樣樣種本來就沒有對與錯;追求更好的外在價值本是人之常情,當超過了那條線,局面已是一發不可收拾。《回家之路》只用了幾個頁數,透過世世代代詳述黑奴交易的發生背景,悲愴之餘留下的省思或許就是「貪」一字的無奈之情吧。

世間有很多作品例如《自由之心》、《姐妹》等等,關於歷史上美國南方黑奴交易我們不陌生,以至於才有後來的南北戰爭與黑奴解放運動;追本朔源了解在黑奴交易發生前的非洲,是怎麼樣的文化背景,《回家之路》透過故事一一讓我知道了世代的脈絡。


「家族宛如森林:
你人在林外,只看得見整座濃密的森林;
你人在林內,就會看見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位置。」

而非洲文化令人我新奇發現「家族的緊密」:非洲家族男性將外甥稱為「兒子」,繼承領導者地位的人也不是親生兒子,是「姐妹」的孩子。因為姊妹和自己是出自相同娘胎,配偶是來自另一個家族;而婚姻也不是單純兩個人,也兩個家族背後故事的結合。雖說女兒嫁出去就不是娘家的了,在非洲男子漢的父權時代,女性卻默默佔有重要的地位。


具有無與倫比的「情感力量」

我最喜歡也特別標注的一個部分:在美國快要獨立的世代,黑人教師阿堯臉上有個「不堪入目的傷疤」,他教授歷史、也正在爲撰寫著作《讓非洲成為我們的非洲》而苦惱。有一天阿堯在新生班級的第一堂歷史課寫下「歷史就是說故事」,並詢問「誰可以說為什麼我會有著傷疤?」,學生們的答案眾說紛紜,卻不知道誰講的才是正確的。

「我們不知道哪個說法才對,因為我們又不在現場。」這同樣也是歷史問題,我們不在現場,所以沒辦法親耳聽見、親眼看見、親身體會。我們必須仰賴其他人的說法。「我們相信有權力的人,也就是寫下故事的人。所以我們讀歷史的時候,一定要不時問自己,我遺漏了誰的故事?這個人能發聲,是因為有誰的聲音被壓抑了?」

當我們搞清楚阿堯教我們這些問題,也就能找出故事來。就這樣,能夠慢慢得到比較清晰的概念,雖然還是不完整。《回家之路》從多從角度寫實的揭露了種族歧視下的殘酷與文化衝突,人與人之間、在棉花田或礦場勞役、毒品的心理壓抑;最可貴的是這之下「歷史的道德力量、個人的奮鬥與希望」,不時溫暖人心。

就像內心好像永遠無法完整的阿堯,與幫傭艾瑟的相遇。書裡有一段「這會兒輪到阿堯露出微笑了。艾瑟呵呵笑起來,嘴巴張得大大的,阿堯突然有股衝動,想伸手從她的嘴巴裡抓出一些快樂來,讓自己也能永遠這麼快樂。」



閱讀完《回家之路》就會了解,為什麼我們能獻上如此高的評價——「完美」。才短短三百多頁,我所看到、所獲得的遠遠不只有這個頁數。如果今年評選年度必看十本小說之一,我的答案會和英國BBC、時代雜誌、歐普拉年度最愛相同,一定會有《回家之路》這本書。

我們跨越時間地點、種族文化,不論誰一樣會充滿渴望、也一樣會害怕,其實我們因為不一樣而一樣。雖然《回家之路》和我最初想像中故事走向不同、也不斷打破我們的猜想,卻又和想像中一樣觸動人心、「好」的餘韻繚繞。在作者Yaa Gyasi(譯者李靜宜)抒情的文筆下,把這些傷痛徐徐訴說,說的「輕」卻一樣那麼痛、也深刻人心。相信在2019年末前,你也會希望自己也看過了《回家之路》。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