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

畢展初賽:我想要「更」喜歡日子

才剛踏入休息室,爸爸媽媽的車子就到了門口,一大束鮮花迎面而來,「天啊!我的朋友怎麼這麼浪漫!」這一天風和日麗,比賽之初能見到家人千里而來感覺格外溫暖;朋友二話不說以行動支持,讓這個日子感覺意義非凡。 前天早早就睡,以做好萬全準備,雖然途中睡睡醒醒,但不減期待之情。隔日時間尚早,彩妝師和模特兒先來宿舍準備,雖然樓層的各位好像都還在睡、但學校四處已經熱鬧了起來。很快的我們移動到了被安排的休息室,裡頭早已人滿為患;隨處可見大家都在為同樣的目標而努力,實...

2019年12月13日

《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什麼是人世間最「好」的關係?

在《他人的力量》隔壁的這本書《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那「麻煩」兩個字太抓眼又抓心,因為「怕麻煩」一直是自己努力想跨過去的坎;從小視不給人添麻煩為美德,開口請人幫忙前需要醞釀無比大勇氣,現在還在持續練習。就如同書裡一句「不試,你怎麼知道行不行?」 看這樣的書,無疑是試著承認自己平凡非超人,當說出口、並放下好像變得輕鬆不少。格子珊的《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相當白話、能夠輕鬆閱讀,每小章的標題——將我們「多麽希望有人能夠這樣告訴自己」的那些話說了出口,希望自己永遠...

2019年12月2日

設計系閱讀《最聽話的人最先被淘汰》

最近的自己好像越來越「叛逆」,這或許不只是青少年的權利。不再循規蹈矩、不再想為師長的一句話緊張不已;面對畢業製作,設計的依然是自己的樣子,書裡說「往後的時代,重要的很可能反而是為了『想做的事』用了多少真心。因為只有發自內心去做想做的事,才能獲得支持與共鳴」,我才知道自己為何而快樂。憶起朋友在限時曾說過的一句話「不管老師說什麼,大家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喔(並附上一個笑臉符號)」不免會心一笑。 作者堀江貴文以「直言不諱,一語道破事物本質的發言」聞名全日本的傑出企業家。經歷上就讀東京大學中途輟學、違反過日本證券交易法、經歷過兩年的牢獄生活,閱讀之初難免還是有些緊張,但在蔡依橙的推薦下(我有追蹤臉書「蔡依橙的閱讀筆記」)我還是相信了這本書。 對於中譯書名《最聽話的人最先被淘汰》實在太厲害了,無疑會喚起人們心中的恐懼與擔憂,近而對這本書產生好奇;更是讓「我一點都不想乖乖的」讀者在之中找到認同。原文書名《すべての教育は「洗脳」である...

2019年11月14日

The Marsh King's Daughter《沼澤王的女兒》書評

閱讀這樣的題材我躍躍欲試、很容易的就被書背簡介吸引過去。《沼澤王的女兒》故事是這樣的: 赫蓮娜・佩勒提爾有個疼愛她的丈夫和兩個漂亮的女兒。她也有個祕密:她是性奴隸生下的女兒。母親在十四歲時遭到父親綁架並囚禁在密西根州上半島一帶沼澤區偏僻的小木屋裡,沒有電力也沒有自來水,兩年後生下赫蓮娜。不知情的赫蓮娜小時候很愛自己的家,特別崇拜父親,他們在沼澤地玩過無數次追蹤遊戲,父親教會她各種野外求生技能。 多年經過,赫蓮娜低調地生活,連丈夫都不知道她這...

2019年11月8日

Homegoing《回家之路》書評

這本書「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卻又一樣」——這是我闔上《回家之路》輕輕一嘆的不可思議。 故事講述「18世紀的迦納,艾菲亞與艾希這對同母異父的姐妹,出生在不同的村莊裡,彼此從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直到部落戰爭、殖民販奴的邪惡力量作祟,兩人一同來到岬岸城堡。然而,少女的命運卻大不相同。艾菲亞體面地『嫁』給了英國人,舒適地住在城堡;艾希卻被擄囚禁在城堡的地窖中,即將被賣到美國為奴……」 起初我猜想《回家之路》的故事走向,是艾菲亞與艾希最後因緣際會相認,並對現今處境的對抗,讓人充滿希望的故事:但不是、它和我所想像的不一樣。以18世紀的非洲為背景、細想有關黑人的歷史,我預想的故事走向何必一定會出現在這裡呢? 當我開始閱讀,便能理解為何名人推薦《回家之路》擁有「史詩的遼闊、又有個人故事的親密感」——這部作品無疑「和我想像中一樣優秀」。《回家之路》透過兩個女孩及其後裔的人生之路,穿越了8個世代;從非洲的黃金海岸到美國密西西比州的棉花種植園,從美國獨立戰爭到爵士年代;以人物為主軸串連家系、愛、種族的獨特故事,作者將故事說得很「輕」,卻格外的刻入內心。 - 總歸一句,都是「貪」 在迦納的艾菲亞與一般人無異,在從經血第一次來的時候,也便是嫁人的時候了。白人貪圖她的美色,我們以為的「母親」芭芭拉將艾菲亞嫁入城堡,獲得白人豐富的聘禮;非洲各個部落為壯大勢力、鞏固地位,不斷互相掠奪、使每個家族流離失所、被勝利方所奴役;原本酋長與白人交易自身農作資源、對土地的知識與文化上的交流,最後過多的俘虜終究成為了他們交易的籌碼——「黑奴交易」就這麼開始蓬勃發展了。「金錢與權力」變成每個人盲目的追求,他們不再為彼此、為土地團結,得利的永遠是外在勢力的殖民者。常常很多事情的發生,歸咎根本都因貪而起。 原本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樣樣種本來就沒有對與錯;追求更好的外在價值本是人之常情,當超過了那條線,局面已是一發不可收拾。《回家之路》只用了幾個頁數,透過世世代代詳述黑奴交易的發生背景,悲愴之餘留下的省思或許就是「貪」一字的無奈之情吧。 世間有很多作品例如《自由之心》、《姐妹》等等,關於歷史上美國南方黑奴交易我們不陌生,以至於才有後來的南北戰爭與黑奴解放運動;追本朔源了解在黑奴交易發生前的非洲,是怎麼樣的文化背景,《回家之路》透過故事一一讓我知道了世代的脈絡。 - 「家族宛如森林: 你人在林外,只看得見整座濃密的森林; 你人在林內,就會看見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位置。」 而非洲文化令人我新奇發現「家族的緊密」:非洲家族男性將外甥稱為「兒子」,繼承領導者地位的人也不是親生兒子,是「姐妹」的孩子。因為姊妹和自己是出自相同娘胎,配偶是來自另一個家族;而婚姻也不是單純兩個人,也兩個家族背後故事的結合。雖說女兒嫁出去就不是娘家的了,在非洲男子漢的父權時代,女性卻默默佔有重要的地位。 - 具有無與倫比的「情感力量」 我最喜歡也特別標注的一個部分:在美國快要獨立的世代,黑人教師阿堯臉上有個「不堪入目的傷疤」,他教授歷史、也正在爲撰寫著作《讓非洲成為我們的非洲》而苦惱。有一天阿堯在新生班級的第一堂歷史課寫下「歷史就是說故事」,並詢問「誰可以說為什麼我會有著傷疤?」,學生們的答案眾說紛紜,卻不知道誰講的才是正確的。 「我們不知道哪個說法才對,因為我們又不在現場。」這同樣也是歷史問題,我們不在現場,所以沒辦法親耳聽見、親眼看見、親身體會。我們必須仰賴其他人的說法。「我們相信有權力的人,也就是寫下故事的人。所以我們讀歷史的時候,一定要不時問自己,我遺漏了誰的故事?這個人能發聲,是因為有誰的聲音被壓抑了?」 當我們搞清楚阿堯教我們這些問題,也就能找出故事來。就這樣,能夠慢慢得到比較清晰的概念,雖然還是不完整。《回家之路》從多從角度寫實的揭露了種族歧視下的殘酷與文化衝突,人與人之間、在棉花田或礦場勞役、毒品的心理壓抑;最可貴的是這之下「歷史的道德力量、個人的奮鬥與希望」,不時溫暖人心。 就像內心好像永遠無法完整的阿堯,與幫傭艾瑟的相遇。書裡有一段「這會兒輪到阿堯露出微笑了。艾瑟呵呵笑起來,嘴巴張得大大的,阿堯突然有股衝動,想伸手從她的嘴巴裡抓出一些快樂來,讓自己也能永遠這麼快樂。」 閱讀完《回家之路》就會了解,為什麼我們能獻上如此高的評價——「完美」。才短短三百多頁,我所看到、所獲得的遠遠不只有這個頁數。如果今年評選年度必看十本小說之一,我的答案會和英國BBC、時代雜誌、歐普拉年度最愛相同,一定會有《回家之路》這本書。 我們跨越時間地點、種族文化,不論誰一樣會充滿渴望、也一樣會害怕,其實我們因為不一樣而一樣。雖然《回家之路》和我最初想像中故事走向不同、也不斷打破我們的猜想,卻又和想像中一樣觸動人心、「好」的餘韻繚繞。在作者Yaa...

2019年10月13日

【觀後感】唱歌集音樂劇場《大家都想做音樂劇》

有一種評分,叫「一看就愛上」。 當詹喆君老師千里迢迢來到學校的一場演講,讓我認識了來自高雄在地的「唱歌集音樂劇場」;因為暑假一場颱風擾亂了我八月裡最期待的一項計畫,沒有退票《大家都想做音樂劇》,是我做過最不後悔的決定。因為我「真的真的」好喜歡。 開演前一個小時我就在門口徘徊、附近閒晃,這是我第一次看說中文、台灣的音樂劇。進入駁二BANANA音樂館宛如回到18世紀的沙龍氛圍,空間帶著共享喜好的愉悅;甚至有好多長輩相互邀約,一群人一起看戲,臉上笑容不斷;我不經想幾十年後的自己若有能力、與他們相同,一定會很快樂吧! 「我能夠看好幾次」 對一個學生來說,省兩次上電影院的花費就可以看上一場音樂劇,何樂而不為?我曾經想過500元換70分鐘是否划算,當我看完之後直接賞自己巴掌「我能不去電影院只為看唱歌集音樂劇場的音!樂!劇!!!」這70分鐘有如兩個小時充實精彩,這500塊簡直太過便宜,這錢花得太有意義。 時間一到燈光轉暗,唱著一段歌曲「不要錄音我送你原聲帶、70分鐘不用上廁所因為你不想錯過任何一分鐘」用音樂唱出所有注意事項,一秒進入音樂劇上癮狀況;詹喆君老師飾演的君姐抱著筆電踩著高跟鞋突然從中出現眼前,自信的步伐下連我都開始哼「大家都~想~做~音樂劇~」,一下子就來到故事裡頭了。 「小品的勇氣」 我在漫畫《千面女郎》看過一個人的劇場、分飾多角而知道「小品」演出的不易與挑戰。《大家都想做音樂劇》的舞台上只有三個角色、一台鋼琴、幾張椅子,卻在這空間裡帶給我們最高的享受。除了會穿梭於我們其中,回到舞台達成空間轉換,在這之中與我們的互動是自然的、讓我好像是參與這齣戲的角色;甚至對我們問與答、唱首小情歌,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部分。 小品音樂劇「難」在與觀眾近距離下,每分每秒抓著我們的注意力、我們也能夠給予舞台演員最直接的反應,《大家都想做音樂劇》無疑是一部高水準的作品。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在「看清楚演員所有表情、舉動」的距離下看齣演出,感動到痛哭流涕不誇張。我們或許猶豫過掌聲的時間點,但總是可以一直帶著笑容、開心地大笑。每個座位就是「整個舞台」的延伸,我還注意到演員在演出中還能很有品味的喝完一杯紅酒,真得太有趣了! 「現場原聲帶」 「只要旋律洗腦、不管劇情多麽無腦(點粉色字連結)」唱歌集音樂劇場,票房叫座叫好!唱出來的歌詞字字入扣人心,琅琅上口的音樂循環播放,層次堆疊極高。加入一點RAP是《大家都想做音樂劇》的一個巧思,厲害在於不清楚點明依然覺得熟悉可以,有輕快、抒情的歌曲,整齣戲多變的曲風非常豐富,透過歌詞字字句句都是正面的力量。 裡頭有段唱著「我們離百老匯不遠」,我也不禁憧憬著那個夢想;觀賞其中旋律無意中帶有著迪士尼的味道,或許這是我個人感受,當女主角君姐唱著他的心聲時彷彿聽見小美人魚唱著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