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自己好像越來越「叛逆」,這或許不只是青少年的權利。不再循規蹈矩、不再想為師長的一句話緊張不已;面對畢業製作,設計的依然是自己的樣子,書裡說「往後的時代,重要的很可能反而是為了『想做的事』用了多少真心。因為只有發自內心去做想做的事,才能獲得支持與共鳴」,我才知道自己為何而快樂。憶起朋友在限時曾說過的一句話「不管老師說什麼,大家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喔(並附上一個笑臉符號)」不免會心一笑。
作者堀江貴文以「直言不諱,一語道破事物本質的發言」聞名全日本的傑出企業家。經歷上就讀東京大學中途輟學、違反過日本證券交易法、經歷過兩年的牢獄生活,閱讀之初難免還是有些緊張,但在蔡依橙的推薦下(我有追蹤臉書「蔡依橙的閱讀筆記」)我還是相信了這本書。
對於中譯書名《最聽話的人最先被淘汰》實在太厲害了,無疑會喚起人們心中的恐懼與擔憂,近而對這本書產生好奇;更是讓「我一點都不想乖乖的」讀者在之中找到認同。原文書名《すべての教育は「洗脳」である 21世紀の脱‧学校論》直翻相當契合裡頭的主要內容——「脫離21世紀全部都是洗腦的教育‧學校論」,為什麼堀江貴文要用「洗腦」一詞、是否過於嚴厲了一點呢?
-
其實不會。在他眼裡「學校教育下的菁英,就是『對於被洗腦習以為常的一群人』」。
純粹存在的是「知識」,而經過某些人加工的則是「常識」,透過這些常識,意圖培養什麼樣的人?學校企圖依照「規格」進行教育,換句話說,學校運用孩子這樣的「原料」,大量生產「能適應19世紀工業社會的成人」的「工廠」。
純粹存在的是「知識」,而經過某些人加工的則是「常識」,透過這些常識,意圖培養什麼樣的人?學校企圖依照「規格」進行教育,換句話說,學校運用孩子這樣的「原料」,大量生產「能適應19世紀工業社會的成人」的「工廠」。
歷經畢業之際找尋工作的我,對於「升遷透明、規則清楚」的公司感到憧憬,然而與此同時閱讀《最聽話的人最先被淘汰》對我實在太過「衝擊」——在學校我們所追求的認同是「好的成績、好的學校」,進入職場我們的目標變成「升遷、薪水、職位」,無意中我還是在追求如同學校一樣最容易的模式與規則。那些我所認為的常識就是對自己的洗腦,因為我們不曾懷疑過學校。
學校所灌輸學生「工廠=公司」的事前演練內容,例如遵守上課時間、服從老闆=教師指示;我們對於雇用者而言,能夠輕鬆管理,符合「期待的勞動者」規則,只需不斷地灌輸「常識」而已。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這麼多意見,那就你來做就好了」、「既然你選擇他,你就要『相信』他做的所有決定」比起對於這般回應的不認同,反而是一種說不上來的——恐懼。提起意見或問題,卻不容懷疑、只要服從;更害怕自己對於別人給的習以為常、無謂的替人著想「不添別人麻煩」而不思考、乖乖聽話。民主社會所帶來的自由就是著麼可貴,因為我們不會讓恐懼實現。
世人常把「有主見、獨立思考」視為一個人的優點,在一次經驗裡體悟這並沒有什麼特別,其實每個人都有。西方教育裡如果老師問「大家說說看《傲慢與偏見》」,一件相同的事情下,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論點、甚至會辯論、為此爭吵——「有主見、獨立思考」看起來好像再平凡不過了。就如同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面對西方與東方教育的不同,沒有無法適應的環境,只是在不同的背景下「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努力。
-
堀江貴文說「今後人們將逐漸與出生的國家或地域沒有關係,而是在生存方式、思考方式、工作方式上大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以全球規模(global)為行動範圍的G人才。另一個則是以地方(local)為基礎的L人才。」
G和L人才上選擇都隨個人所好,沒有優劣、只是不一樣而已。不論任何人做什麼樣的努力,全球化規模今後仍然會持續擴大。「與時代支流逆向而行的人,今後將置身於更艱困的立場吧?相反的,不會與時代風潮逆行的人,能夠享受每一個變化,在嶄新的世界也能樂在其中。」這或許是生活中的最大樂趣吧!
不是單純批判學校的存在(畢竟我還是很高興自己能夠在學校與同學一同學習、結交朋友並擁有無法取代的經驗與回憶),而是有更多的方式。《最聽話的人最先被淘汰》給我很多的反思、更打破既有傳統觀念,給了我新的價值觀、思考方式與認同感。Tim Cook蘋果執行長說「當相信自己的理由是正當的,就要勇氣守住立場」,對於自己的懷疑與不自信,總能在這本書獲得力量。
-
另一個重點:學習就是「渾然忘我」,解放渾然忘我的力量——「停止臨摹國家設定的幸福範本,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那就是拒絕坐上鋪好的現成軌道」;堀江貴文將我們所認為的「考上好學校、獲得好工作、組成好家庭」抽離,幸福的樣子本該不只有一個模樣。
大學所給予的自由——讓我們不去做被要求的規則,而是「自行決定的事物」時,我們會覺得很開心。相反的,只是如同雛鳥般張開嘴巴等人餵食,不論對方提供的是多麽奢侈的遊戲,都難以令人真正沈迷。當我們不再被要求,能夠主動積極——太過閒得無聊時,就容易把回憶作為材料,徒然製造「不安、焦慮、嫉妒」等垃圾般的情緒。相反的,給予大量思考的題材時,就能釋放出「好開心、我還想做」的感情,就像小孩一樣單純。
最近的畢業製作,學校依然以比賽呈現,但對我來說卻更像畢業前自己的作品發表會。比起想「得名」而絞盡腦汁的設計、製作衣服;將「順序顛倒」成因為我想穿、我喜歡才設計與製作衣服,不管必須經歷什麼,過程反而變得很快樂,是否得名則變得是一份贈品了。
另一本書《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說「凡事不要只想結果,要先付出很多努力」同樣表達渾然忘我的力量。「讓思考有彈性,試著去想像一切可能」,現在的我們的確擁有無限可能。
-
堀江貴文《最聽話的人最先被淘汰》的標語寫著:在工業時代,「忍耐、服從、零風險」或許比較安全;網路時代來臨後,懂得「玩樂、獨特、渾然忘我」,才是獨一無二的贏家法則。會讓一個人後悔的,不是我們做過的事,而是一直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我們為什麼老是踩剎車、害怕踩油門?在第一章就有了答案,希望看過這本書之後會比之前——變得更加勇敢。
最後我想說,當一本商業或心理書籍如何對一個人有用、讓人共鳴,都是因為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夠有所連結,不然也無法體會;跌跌撞撞、衝突不斷或許就是另一種風景,時間到了就會知道了。
最後我想說,當一本商業或心理書籍如何對一個人有用、讓人共鳴,都是因為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夠有所連結,不然也無法體會;跌跌撞撞、衝突不斷或許就是另一種風景,時間到了就會知道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