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

2021UNIQLO漾學堂:共好共學團隊提案競賽

*全文閱讀約15-20分鐘 在《共好共學團隊提案競賽》的主題裡,「抓住議題,貫穿品牌核心」能為商品與行銷策略提供「新的切入點」。科技日新月異並非要擋人財路,而是為了提供人們更美好的生活——這學期講座的啟發格外刻骨銘心。對象永遠是人,人過的生活、更與環境息息相關。舉例來說,疫情隔離期間卻訴求積極外出,宛如平行時空沒有同理,會產生反效果。 「抓住議題,貫穿品牌核心」又可說是一個企業與消費者維繫的關係。這次將以「LGBT、多元性別」議題為例,以品牌觀點闡述企業抓住文化矛盾議題的利與弊,並提出問題與具體建議。(*由於是共好共學,文末彩蛋也會分享組員與我的企劃和學習) 不當品牌,當一個人 妥當的議題運用,可以讓目標客群切身相關、產生連結和共鳴,感受到自己與品牌共享相同價值、被支持;加強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與身份定位。 ▍與他們有關 抓住年輕人的「痛點」,與目標群眾「產生關聯」。例如什們是他們所關心的?他們喜歡或不喜歡什麼?有什麼煩惱還未解決?如今以年齡區分目標客群已經不夠,包含經濟來源、消費習慣、地域文化,更少不了「特質」。在這裡簡單定位在18~29歲、樂於分享生活、社群驅動力強、接受度高的族群,但當定位越詳細,越能清楚目標客群的輪廓(專業術語稱「人物誌、Persona」),以便我們換位思考、契合目標族群需求,進而產生符合人心的設計。 例如一九九三年Always...

2021年6月13日

【創意產業體驗】人際網路中的自我定位,數位化浪潮下的不變

「宛如奔走公園裡的遊戲場,一下滑溜梯、一下攀爬、一下在設施上高速旋轉,跑著跑著在顆粒磨人的地板摔了好大一跤,抬起頭,一臉燦爛笑容。拍拍屁股,一溜煙的又不知跑去哪了?」而這正是一年下來在創產所我的寫照。 即將進入學期尾聲,因為疫情,迫不得已只能在家進行;捨不得見面總是暢談的同學、還有一定要吃上兩小時的午餐時光。為期四週的遠距課程,談適應的心路歷程,可說充滿轉折;但依然在學習中收穫珍貴情誼、能量補給。課程以「your OWN journey, OWN your journey」為題,回歸學生自己,更體悟到了「人際網路中的自我定位,是數位化浪潮的不變」。 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數位化和零工經濟 我們預習了兩篇論文,一篇衡量二十一世紀創意產業專業人士的數位技能,研究結果提供四個明確指標「資訊、批判思考、創意、問題解決的能力」。另一篇是設計專業者在數位自由工作者平台上,關於有意義工作的研究;身為接案設計師,面對業主與評價總是戒慎恐懼,而文中「意義感」較大者——差異在於具備「經營者」思維(一人公司主理人)。 兩篇分別從個人及環境面切入。根據ddiy.co分析,截至2020年底美國勞動力將有48%來自自由工作者,零工經濟崛起已勢不可擋,而疫情也使它加劇發展。「在家工作、自由工作者經濟、專案聯網」也成為創意工作者必備技能。 然而,有人會偏好傳統方式,排斥新型態的工作方式,而錯失機會與創新可能;有人跟隨新型態模式,喪失最根本的價值。面對這般數位化浪潮,也會有股反作用力存在,但這些變化是否能成為一個人的助力:皆取決於我們「看待它的方式」,才能洞察其中的變與不變。如同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當中的一句話「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