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

外語會話課|設計系沒學分也要上!

大學的最後一年,我選了兩門外系的課;因為選修外系的機會並不容易,反而顯得格外珍貴。有別於一到三年級服裝科所需繳交的「作品」排山倒海的多(更別說睡覺時間了),大四專業科目相較減少,我覺得畢業前十分適合補足——前些年所流失的一些(超?)能力。


其中一堂課是日文系四年級的《日語溝通技巧》,又稱日文會話(七)。其實我斷斷續續都有上日文系的會話課程,想當年系辦的行政姊姊還擔心能力跟不上、直到三年級系主任才發現我不是日文系的學生(完美融入?)。因為日文會話必修6堂我只跳著上過了3堂,問了加選課的系上執秘、下課堵了系主任,最後還問了日籍的授課老師(當天還下大雨,心心念念要走到I棟結果腳走到F棟差點老師走掉)。

我還說:「不用學分沒關係、只能夠讓我旁聽也沒問題!」,但執秘很佛心的還是給了我學分(也沒擋修),上《日語溝通技巧》很強的動力之一是因為能夠和一年級一起上日文會話的朋友,睽違兩年的再一起上課!!!(加上我熟悉的辨臉能力?和外系上課顯得安心了一點。)

除此之外,我覺得這堂課最讓人驚艷的事情:是日籍老師的「時間掌控」能力——總是很準時的到教室上課、更「分秒不差的」剛剛好在下課時間下課!無疑總是認真、細心的備課,不論上課發放的資料、課後臉書社團上的整理,都能夠發現老師對這堂課的用心及效率。(達到了實體與心靈上的充實與滿足)

但四年級的《日語溝通技巧》在上什麼?非常有趣:用日語「辯論」。其中我最喜歡會話課「小組討論」的上課方式,這讓人有了彼此依靠、團隊合作及互相學習的機會,是我大學最喜歡的分組課程。辯論的題目由學生討論所提出,有社會議題例如「電子菸、安樂死、核四、最低薪資」等等,但我偏愛更生活化的題材例如「女性專用車廂、優先席、制服、打工」等等。


依照課程計畫我們會先知道題目,能夠回家搜尋資料,上課時再決定誰是肯定方(3組)與否定方(3組),並各組討論出論點的好處或壞處(2點);肯定方會先上台接受否定的提問、並回答、然後再被提問、再回答,之後兩方交換。每次課程結束,老師也會在社團登記上課有發言的同學做紀錄。


至於考試的方式我更喜歡,我們會從課程中辯論過的題目再辯論一次(每組不同,論點也會不同),不像以往日文會話課要背很多課文對話,對於課程能夠「充分自由發揮」這點我很喜歡!每個組員都會有不同的分工,有「立論(同時回答質問)、質問、反駁、統整」。

我想其中「人」絕對是我很喜歡這堂課的理由之一,組員的每個人在各自崗位都「很認真準備」,也給了擅長的工作分配、還有表現的機會。上台前我還是很緊張,但他們會陪我上台(還獲得老師投以溫柔的微笑乙次!),正因為嚴肅看待、細心準備所以更希望能夠有表現。

由於生活裡基本上很少開口說日文,每次開口還是會擔心舌頭打結,把自己可能會想說的話在家開口說、練習好幾遍,才能夠流利地應對。在期末考同學們投票「當場最活躍的人是誰」,我獲得了31%的肯定,雖然覺得自己還需要學的還有很多,但內心依然十分開心;我們的認真、團隊合作也獲得壓到性的勝利,吆喝著要一起去吃慶功宴!!!

身為唯一一位外系學生,日籍老師將我與日文系的同學一視同人,不會特別偏頗、關心或比較,這讓我感受到日籍老師獨到的「溫暖」,在這裡我可以當兩個小時的日文系學生,一起學習;我甚至喜歡上辯論的激盪思考、闡述自身想法,真心希望自己高中參加社團「辯論社」!一想到下學期我還會選修和日文系的朋友一起上《日語溝通技巧》(雖然我不懂為什麼大四還要早八的課)還是非常的期待!謝謝日文系的同學和老師,總是擁有一種既強大、又溫柔的包容力。


接著《日語溝通技巧》的課是英文系三年級的《高級英語口語訓練》,第一堂課我簡直嚇壞了:通常第一節不是都講講課程方針就提早下課嗎?這是我看過最認真的老師——第一堂課所有同學開始輪流上台演講,這之中當然少不了我「慘不忍睹大踩滑鐵盧」經驗(在《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書評裡有分享過點我連結

每個禮拜都要上台3分鐘的英文演講,前一週課堂上老師會給題目。題目上的安排也很具靈活性,第一段簡單為影片做個大綱,剩下的部分可以自由提出自己觀點;像是「失眠、新產品的發明、食物銀行」的題目,我更喜歡「推薦的餐廳、網站、社群軟體」等等的題目,可以聽不同的同學分享很有趣!(像我推薦自己的部落格已經三次了,雖然內容有變動希望大家不要聽膩了哈哈哈)

當同學在台上發表完演講,老師會指定一個同學向演講者提問、然後演講者要回答問題,最後老師會給一些意見。外籍老師給評語常以鼓勵性質、講優點為主,這堂課的台灣英文老師會「非常明確」的糾正同學的「缺點」,我覺得相當可貴之餘還能鍛鍊鍛鍊心臟?有時候下台老師的回應只有一句「GOOD」我還會有點失望(但最近已經習慣了)。

也因為是小班制,同學約十幾出頭,透過這樣的方式,彼此互動很多,也能很快和每個人變熟。是一堂課後,需要付出很多心力準備的一堂課。《高級英語口語訓練》的老師親切、幽默也「非常友善」的照顧外系同學,讓人備受歡迎,也常常說「讓我們請外系的來評評理?」;雖然常常被「捧的很高、無法隱形」覺得備感壓力,但這或許是老師讓同學間彼此刺激學習的一個方式吧(每次都被講得好心虛)。而且《高級英語口語訓練》大概是我遇過最有彈性、老師不但上課認真卻對我很好的一門課——因為面試,老師能讓我在課堂練習英文自我介紹;因為考試準備太重,老師讓我能只聽課、少演講一次等諸多「外系的一點貼心福利」,也是對我們另一種照顧方式。

以往即使腦袋一片白都能流利演講完,也不喜歡簡報影響我演講的專注力。但透過課堂練習的機會,我更能面對緊張並放輕鬆應對,也比以往更能妥善運用簡報給我的助力,讓用英文開口成為最習以為常的反應之一。起初覺得課程壓力不輕鬆,久而久之也覺得稀鬆平常了。


在畢業後面臨求學、職場,「語言能力」成為了最基本的門檻;大學期間我不斷準備檢定考試,一次次的提升成績,頂尖卻又沒有想像中那麼接近。我覺得當轉變為大學四年級生時,學會了「誠實面對自己的能力」,其實很多事情和「想像中」很不一樣,更努力讓「它」達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時常因為專業科目的功課量、飲食與睡眠,我無法如預期分配時間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面。但在學習的每個階段都有它「最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只能學會在想做與需要做的事情裡——不斷的排好「先後順序」。


我在會話課裡學會「勇於開口的厚臉皮」,即使丟臉、失敗了都沒關係,頂多再多試試看幾次而已。面臨社會上越來越高的語言門檻,它成了我們都需要的競爭力,常常說「不用很厲害才開始,要先開始才能很厲害」,比起追求語言證照的頂尖,畢業前我更想在「開口說」裡多增加一點勇氣。這是我畢業前最需要「必修課」,為自己建構一點自信與可能性。

所以大學晚上的衝刺班「不用例外付費」,不只準備考試、也節省了不少時間與金錢成本;鼓起勇氣、不停的和「外系」一同修課,也增加學習新事物的挑戰性。以往都只有我一個非本系的學生,我都會很緊張覺得自己既然來修課,不應該表現得比本系差,直至今日我還很高興自己幸運地融入大家。讓我的大學生活因為不同系、不同年級的同學和課程而更加精彩豐富了不少。



*左方欄位分類「上學這件事」,可以看更多我的作品與身為大學生最快樂的記事喔!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