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兩年前的我,坐在機車咻咻經過的馬路邊、一群人吃著墨西哥料理、仰望台南夜空的聚會,來自北愛爾蘭的同學喝著第二杯啤酒,暢談著「藝術家社群」、「社區藝術」,那時侯的我無法在腦中描繪出對方口中的藍圖,直至今日自己實際參與英國社區藝術實習後,才理解同學閃閃發亮的熱情出自何方。現在我會告訴他:我懂你想說什麼!
位於英國中部羅浮堡城鎮中心的「費倫大廳」時常舉辦各式各樣的工作坊,透過「藝術」讓居民以充滿創造力的方式參與社區活動,也為公共議題提供一個對話空間(當地女警認真聆聽的樣子十分迷人,我都忍不住多看幾眼)來擴大討論可能性方案的視角。
在這樣的空間、背景下,我們藝術實習生的任務之一:是在費倫大廳舉辦兩場兒童藝術工作坊,同時分享台灣文化。在籌備期前後,我們也參與不少當地藝術家所舉辦的課程。歡迎參考文章《大人的藝術課!與藝術家共創作品》點我連結,共有三篇。
綜合我在英國的實習經驗,這篇文章將分為「前期準備、舉辦過程、活動結束」三個段落,包含我作為引導者(Facilitator)的視角,向讀者分享我們規劃和執行兒童藝術工作坊的過程,以及與他人互動中所帶給我的反思與啟發。
▍藝術工作坊內容
第一個兒童藝術工作坊主題,是由英國藝術家帕夏・金凱德(Pasha Kincaid)所指導的「聚苯乙烯雕版印刷(Polystyrene Block Printing)」,聚苯乙烯又稱為保麗龍板,只要拿一支油性鋼珠筆在上面畫畫,就完成印刷模板了!或者用黏土、烤餅乾的模具向下壓,也能達到同樣效果。
媒材既簡單、又容易取得,更解決兒童使用雕刻刀在安全上的顧慮。同時「聚苯乙烯雕版印刷」也能做出豐富的變化,我個人很喜歡「印花」的概念,擅長透過幾何圖形、重複拼貼出作品(圖中的漢堡造型是我個人的小嘗試)。
每個人在舉辦前都先嘗試了不同表現方式,作為工作坊當日的靈感範例。將顏料均勻用在滾筒上則相較困難,如果同個模板不停重複印刷之後,保麗龍板的紋路也會越來越不明顯,所以印刷成果是數量限定的呢!
工作坊結合了台灣「鐵花窗」和「花磚」的內容,呼應在英國的鐵窗、欄杆也時常會有別具巧思的設計。但多數兒童(包括我自己)會迫不及待去嘗試媒材、玩出自己的花樣,活動開場的口頭發表有達到文化分享的效果,但創作上還是保留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
另一個工作坊是「台灣面具」製作,我們以磅數高的紙作為面具基底,提供各種材料,例如水彩、蠟筆、剪剪貼貼的裝飾品讓兒童繪製面具。初次帶兒童藝術工作坊,一開始我對這個主題沒什麼把握,但事實上對兒童來說:「一張白紙、一些有限的畫材,就足夠他們天馬行空的創作。」
我們小時候不也是這樣嗎?一張白紙、一支筆,就能默默坐在桌前待一個下午。盧建彰導演的新書《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也同樣提到「創作不需要太多東西」,也呼應有時候「無勝於有」能激勵人們的想像力、產生更多創造力。
結合台灣八家將及舞龍舞獅文化,我們一樣做了些範例作品,主要是告訴兒童:面具模板之外也是他們能肆意揮灑的地方。當日有簡報、影片,更帶入情境,拿起我的UNIQLO防風防水可攜式連帽外套、同學頭戴面具,共同賣力演出了舞龍舞獅闖進百貨公司要紅包的戲碼。雖然後來聽說兒童一臉驚恐,家長反倒笑得很開心就是了(?)
除此之外,中間有個小插曲。在製作面具模板時都用一般剪刀,線條輪廓平整,我別有用心地用鋸齒剪刀製作了「隱藏特別款」隨機擺在桌上。結果活動當日,意外坐到那位子的孩子說:「為什麼只有我的不一樣?」我立馬使命必達地幫他換回和大家一樣的面具模板。
這經驗讓我發現每個人在創作個性的差異,也學習不要做的太滿,提供孩子多一點主動權。折衷的方式是兩個選項都提供,或選項之外讓他們做選擇;也能原則上求相同,不同的部分任其自由發揮也沒問題。
▍創造對話空間
綜合上述兩場藝術工作坊,我似乎已經想不起來自已的兒童時期。我會不停的自我提問:「這真的是兒童的想法嗎?還是我大人主觀的理解?」我甚至請教了帶兒童工作坊的藝術家,獲得教學上受用的建議,他還告訴我不必太緊張、小孩子的克服能力都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好。
解決這份煩惱,也能透過日常生活中多多與孩子相處,與他們互動、對話中觀察到。另一種最簡單、即時的方式能從身體著手:蹲下來,試著以他們的視野去反思這個藝術工作坊。
例如桌面高度在無法調整下,去考量椅子的高度及重量;工具尺寸較小的滾輪和剪刀,使用上會比較沒有負擔;常常理所當然擺在中間的共用媒材,對孩子的身高來說距離太遠會不會拿不到等等。如何提供兒童友善的創作環境、讓人能更自在的活動?平常都能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同理出他們的想法。
如同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多數很難盡善盡美、或充滿限制。在兒童藝術工作坊中,我只是不斷的洞察需求(偶爾創造需求,例如「更有挑戰性的面具!」)並滿足需求;換句話說,也是發現問題,並不斷的化解這些挑戰。眼前的既定現實,皆能因為視角改變而別具啟發。
寫書法、中文字像圖畫的文化交流,在英國依然很受歡迎,而這次與台灣文化共創的兒童藝術共作坊,希望能給讀者不一樣的提案想法。續篇點我連結,將更近一步分享我們「舉辦過程、活動結束」之中的故事經驗,協助讀者在不同文化、舉辦兒童藝術工作坊更加順利。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