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

熊野古道|兩天一夜自由行行程攻略:交通、入門路線、大門坂茶屋+熊野川舟下り預約體驗


日本好玩的地方很多,位於紀伊半島的「熊野古道」是我相當偏愛的一個。熊野古道除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具有超過千
年歷史,自1988年與西班牙聖地雅歌朝聖之路並列為姐妹道路。

作為時間有限的旅人、帶著父母出遊,該如何安排「熊野三山的朝聖之路」行程?這篇文章將為讀者整理熊野古道兩天一夜自由行程攻略,內容包含交通安排、參拜路線、深度體驗行程。也整理J型人的行前功課及旅後心得,分享給一樣喜歡「日本拜拜之旅」的讀者。


熊野古道兩天一夜自由行行程攻略


熊野三山,是熊野速玉大社、熊野那智大社、熊野本宮大社(和那智山清岸渡寺)三社一寺的總稱。據說速玉洗淨前世罪孽、那智結下現世之緣、本宮救濟世之緣,走過熊野三山則可獲得過去、現在、未來的安寧。熊野古道共有6條參拜路線,橫跨大阪府、和歌山縣、奈良縣和三重縣

網頁「田邊市熊野古道觀光局網站」提供非常詳盡的資訊與標準行程。我們一家選擇熊野古道的中邊路、熊野川水路兩個路線,分成三段作為入門,時間以共三個半天區分。

適合背包客、要走很多路、高強度的深度自由行旅遊,下方獻上熱騰騰的行程:

Day1// 和歌山駅~紀伊勝浦駅 大門坂茶屋體驗平安時代服 大門坂~熊野那智大社、熊野那智瀑布 晚餐:鮪魚いちり 新宮駅

Day2// 發心門王子~熊野本宮大社(中邊路) 熊野川舟下り~熊野速玉大社 神倉神社 晚餐:焼肉ひげ

交通方式


JR 


使用JR西日本發行的5日周遊券「伊勢.熊野.和歌山エリア 周遊きっぷ ,有別於普遍的放射狀行程安排,以邊拉行李、邊旅遊的方式玩紀伊半島。從和歌山駅搭乘最早一班的紀勢線(黑潮号)約3個小時車程,抵達紀伊勝浦駅時也近中午。


紀伊勝浦駅下車的乘客許多,在觀光案內所、巴士乘車處皆可寄放行李(同樣是小中大寄物櫃),須特別注意寄放時間只到17:00。幸運的是車站下樓的樓梯後側,有不限時的寄物櫃,簡直是玩很晚的背包客救星!

巴士


使用上述JR周遊券能免費乘坐「熊野御坊南海バス:那智山線」去大門坂,回程從那智瀑布前搭回紀伊勝浦駅。包含第二天行程,從新宮駅搭乘「川丈線」最早的一班去本宮大社前,約1個小時。


接著在本宮大社前轉乘「龍神バス」因為是地方路線,往熊野古道中邊路的發心門王子,約15分鐘則需付費(印象中一人約200円)。由於是從伊勝浦駅發車,車上已載滿登山客,從起始站算總車資超過兩千日幣

如果有購買JR周遊券的人,從「熊野御坊南海バス」轉乘「龍神バス」是相較經濟實惠且舒適的選擇。除此之外,太陽時而露臉、時而躲藏,隨著越接近本宮大社,溫度轉為涼爽穿透公車,依畔熊野川的蜿蜒、山林綿綿一座接著一座。我從來沒遇過搭公車上山,就足夠讓心靈安放。


第一天行程,熊野古道兩天一夜自由行


Day1// 和歌山駅~紀伊勝浦駅 大門坂茶屋體驗平安時代服 大門坂~熊野那智大社、熊野那智瀑布 晚餐:鮪魚いちり 新宮駅


大門坂茶屋

13:00-14:30 

自平安時代,從退位天皇、貴族、武士到老百姓,很多人都不畏艱難到熊野參拜,更有「蟻之熊野詣」之稱,形容參拜行列綿延不斷的樣子。於是決定帶著家人初嘗平安時代服飾,體驗歷史氛圍、還能當畢業兼家庭照。
大門坂巴士站走10分抵達的「大門坂茶屋」建築建於大正時代,為老闆的自宅,從平成11年(西元1999年)開始服務,也是和歌山縣唯一能夠體驗平安時代服飾的地方。


我透過日本APPアソビュー!」進行預約,選擇13:00兩個小時的租借時段(3000円),能與樹林800歲、熊野古道入口處的「夫婦衫」拍照。店家也會事先來信詢問是否需要兒童衣著、或英文翻譯,現場現金付款。


平安時代的服裝是出了名的多層,此次體驗「壺裝束」是貴族女子的外出服,圖案漂亮直接選擇障礙(換裝時間很快約10分鐘內,兩小時是從全員穿好衣服起算)。
九月底天氣很熱但還穿得住,也可選擇三個小時的方案與神社、瀑布拍照,比較適合自駕的遊客,因為卸下衣服的那一刻,才知道會變成負重爬山。

「大門坂茶屋」除了天氣轉涼時是旺季,有很多海內外觀光客,也會有日本人特地來拍攝七五三節。這次一圓平安公主夢,十分愉快滿足的體驗,回憶滿滿十分推薦!

  • 小提醒:理想的安排是上午體驗平安時代服飾、下午熊野古道。如果只有半天想要悠哉一些,則可以省略體驗行程,便能在17:00前回到車站取回行李。
  • 大門坂茶屋:Instagram


大門坂~熊野那智大社、那智瀑布

15:00-17:00

熊野古道路參拜路線之一:從大門坂到熊野那智大社,約40分鐘的腳程(據說只要走在古道上,就會見到死者的亡靈,是最接近極樂淨土的地方)。爬樓梯享受森林浴,原本期待接近大社時,能邊爬樓梯、邊買紀念品的計畫,可能因為週三公休而相當安靜;拉下的鐵捲門有日本三大火祭「那智扇祭」的彩繪十分壯觀。


熊野那智大社又稱「結宮」,能夠締結人與人之間良緣,還有日本第一大神籤。隔壁就是那智山青岸渡寺,是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大修練道場,看見明治時代神佛分離以前,它們彼此唯一體「神佛習合」真的很神奇。


熊野那智大社約16:30休息,往青岸渡寺的方向都是下坡,經過三重塔、走去那智瀑布與飛瀧神社,我們是最後一批參拜的人。那智瀑布是日本三大瀑布,聽著他的水聲響亮,我才知道過往壓力像憋很久的氣,在這一刻終於能呼吸,有點想哭自己似乎被接住,能量充盈,作為今日旅程的完美結尾。

第二天行程,熊野古道兩天一夜自由行


Day2// 發心門王子~熊野本宮大社(中邊路) 熊野川舟下り~熊野速玉神社 神倉神社 晚餐:焼肉ひげ


熊野古道、熊野本宮大社、大齋原 

8:30-13:00

下了巴士我們先繞到「發心門王子」參拜,名稱有「靈性覺醒、渴求覺悟的大門」之意,是進入熊也本宮大社神神域的最外圍入口。熊野古道沿途的指標,會帶我們經過許多供奉熊野兒童神靈的「王子神社」,可以庇佑和引導參拜者。


接著回頭經過發心門王子巴士站,開始「中邊路」七公里的熊野古道朝聖之路。前半部的路線為好走的上坡柏油路,中後路段地上多為泥土參雜的樹枝、石頭路,有平坦、也有上下坡階梯形式,被高大的樹林環繞,如同語源「木之國」(與「紀之國」日語發音皆為Kinokuni),彷彿置身侏羅紀世界。


2030分鐘會遇上一個王子神社,部分附有洗手間和休息處,對於登山客的友善規劃實在讓人很感恩。約兩個半小時的路程,如果中間休息一下、一邊欣賞、一邊慢慢走,我們花了三個小時走完。因為我平常少有大量流汗,即便有補充水分但走到後段,整個手大水腫,建議隨身攜帶運動飲料和鹽糖。


最後我們會從後門進入熊野本宮大社,人們信仰的三足烏鴉「八咫烏」是為天皇帶路的神鳥,參拜完後,我也在這裡買了第一本御朱印帳。往熊野本宮大社的舊址走約10分鐘的「大齋原」是日本第一大鳥居,頂著烈陽依畔稻田,上頭還有鳥在飛非常壯闊。


回到巴士站等公車,可以在站牌後的「熊野本宮觀光協會」稍作休息。此處可以看有關熊野信仰、歷史變遷的展覽,並換取參拜證書(因為我完全忘了證書這回事,只能留下小小遺憾以後再來熊野參拜了)。

  • 小提醒1:九月中下旬是旅遊淡季,但和歌山縣在此時常會有颱風、大雨。下雨天會泥濘且危險不太適合爬山,出門前記得注意天氣,氣溫則是一如台灣夏季。
  • 小提醒2:換取參拜證書前,需要在(此處或紀伊田邊駅)觀光案內所先取得特定文宣,在上頭蓋到一定數量的印章才可兌換。如果是以換取參拜證書為目標的讀者,請先參考官方網站「田辺市熊野觀光旅遊局」了解方式喔!
  • 小提醒4:爬山除了舒適的穿著,建議自備「登山杖」還有口糧、便當解決午餐。


熊野川舟下り 

14:00-16:00

徒步完「熊野古道中邊路」當然也要走「河川的參拜道」囉!古代貴族乘著三帆船從熊野本宮大社到速玉大社。體驗過程中會有日英導覽,例如途中看見熊野花崗岩經多年雕刻而成,使瀑布由四層組合,無聲水流也無水花,像布垂下來一樣。


我在熊野官方預約網站「KUMANO TRAVEL」一直沒有時段差點放棄,最後透過「新宮市觀光協會」預約成功!像填寫表單操作容易、資訊完整(超級觀光客友善)承辦人員會先來信,試先確認我們抵達的方式。在新宮駅也有30分的接駁巴士,可以先告知JR抵達時間並預約;如果事先住在山上,也可以申請協助行李運下山的服務。

我們則是從本宮大社前,搭乘巴士自行前往「道の駅熊野川」站,一下車就看到人帶著微笑、引導我們到乘船處,就像住進日本傳統溫泉旅館。「熊野川舟下り」同樣是現場現金付款,一人4,300円(2024年後調整為4,950円)平日及週末都營業,冬季休息(12月~2月)但如果是超過一定人數的團體客可以預約。


除了觀賞自然景觀、奇特的岩石,我們在中途上岸「熊野の骨嶋」是由白色巨石排列、像脊椎一樣,據說是被熊野權現砍下的鬼神骨頭!而熊也速玉大社十分著名的祭典「御船祭」我們也同樣繞行了昼嶋(石頭像島一樣)。

最後關上引擎、面鄰峭壁,在河川上聆聽導覽人員吹笛,非常洗滌心靈。乘船時間為90分鐘,由於早起走了四個小時的中邊路、近尾聲的時候一度太過舒適全家昏昏欲睡(笑)


熊野速玉大社、神倉神社 

16:00-17:00

沒想到臨時起意的「神倉神社」會成為這一趟,家父最愛的行程安排。在搭船時看到位於半山腰的神倉神社,據說是熊野三山眾神最初降臨的聖地,也是熊也速玉大社的「元宮」。在熊野速玉大社一同獲得御朱印後,我們決定徒步15分鐘去參拜。沿途經過小學,還有許多小朋友在神社下的河道抓螃蟹。


因為在有「天磬盾」之稱的斷岩絕壁上,即便只有五百多層石階(畢竟位於金刀比羅宮一千三百多層都走過了)石階高聳陡峭十分驚人,一如人們深信:只有克服一路苦難,才可求得神明的庇佑。
我們的行徑如同「跪拜」一般手腳並用匍匐上前、在神明面前保持謙卑。


終於登上「神倉神社」能看見巨石被神結圍繞,我知道那是神明的化身、位處峭壁也讓我感到神奇,腳踏熊野「御登祭」的舉辦場所,讓人十分感動。我們也一覽了新宮市景,此處基本上沒有觀光客、和遇上的在地人打招呼,趕著天黑看不到路下了石階。
(題外話,石階下樓時讓人有懼高症,我根本是坐著下樓、爸爸是倒退嚕的與神明告別)

完成腿軟的兩萬五千步里程碑,晚餐去吃烤肉慶功。因為在新宮市區靠雙腳前行,意外路過賣蜜柑的店家,買了一大袋還很便宜(婆婆離開前又趁機多塞一打把給我們),與在地人的簡短寒喧、隨著蜜柑的酸甜口味,溫暖到心頭。


結語

因為字數關係,本篇暫時省略的美食與住宿介紹(歡迎敲碗!留言更多想看的內容!)
實際走訪熊野的感動,即便回國已經一年,還是想寫文章分享,希望能協助有相同旅遊風(強)格(度)的旅日愛好者。

日本有句話「七次伊勢、三次熊也」呈現日本的信仰歷史以外,也比喻信仰的深度,而這深度是沒有限制的。身為外國人的我卻我也不可否認,伊勢與熊野都是我一而三、再而三想回來的地方。

2023年10月12日

【英國實習#07】在英國社區藝術策展!飛進費倫大廳(下篇)


英國實習的第三系列文章以「藝術策展實務」為主題,分享不同思維及文化交流共創出的火花;種種難關,也都成為我們重新學習的敲門磚。上篇《英國實習#06》以「有意義和目標策展」及「創作留白」兩個子題分享「飛向費倫大廳(Fly to Fearon Hall)」展覽如何產出的故事,以及籌備過程我們遇上的挑戰並如何克服*點我連結

下篇接續以第三個子題「與人高度互動」著墨展覽期間,藝術及設計思維碰撞出許多互動性的巧思,並以兩件作品為例子詳細分享。文末附上實習生團隊編輯的地方小誌《巢報》(
NEXUST)線上閱讀網址,裡頭有更詳細的展品及觀點介紹(還有人物採訪喔!)。


▍與人高度互動


實習的最後一週,我們依然是多頭馬車進行展覽空間規劃、展品創作、籌備台灣美食外交(煮家庭料理給二十位英國親友們),從產出內容、編輯到送印地方小誌《巢報》等等。回想起來真不可思議,我們竟然在有限的時間內透過英國藝術家、實習機構的協力完成了上述所有任務。


由於費倫大廳有些時間會租給不同團體、或課程使用,我們的籌備空間除了宿舍以外,常常處於流動狀態;就連開展當天「飛進費倫大廳」的展覽空間直到下午三點咖啡廳還在營業,最後只有三個小時可以佈置超過十五件藝術作品。過程壓力及挑戰伴隨,有一點戲劇性(比如風把佈置好的東西又吹跑了),直到開展的前一刻每個人都還在喬東喬西。就像在業界裡,我們也會遇上沒有充足的預算去完成一個人想做的所有事情,時間、資源、人力是常會面臨的限制條件,但除此之外,周遭的一切都是我們能自由發揮空間!

當設計遇上藝術


在英國藝術實習的日子裡,我們都在向不同領域學習。杰奎老師作為藝術家、策展人、計畫的大家長,她談起藝術領域是「有機生長(Organic)」,而從規劃設計學院出生的我們無意中不斷重複的整合方式是「安排組織(Organzie)」一語精闢道出「藝術的有機、設計的組織」兩種思維,它們既相同又相異,本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飛進費倫大廳」展覽本身正是兩種思維的共同創作。

五位來自台灣的跨領域藝術實習生背景不同,卻要快速合作產出成果,本來就很有挑戰性,但團隊人數少的優勢在於機動性和自由度很高。我喜歡「有機生長」能恣意發揮讓我很快樂;然而到了後期事情變複雜時「明確分工」有其必要,如同縝密規劃、龐大組織,清楚責任並各司其職、各取所長。我常常說我是團隊裡那個「救火的」,我們也不斷地接住彼此。

說到展覽裡最設計思維、又或者藝術及設計融合的部分,莫過於「床單企劃」和「火鍋詩籤」,因為兩者更加著重觀眾參與、互動、及體驗。接下來就讓我來一一說明。


床單企劃


研究顯示「創意的想法,常常發生在非正式談話裡」,床單的概念也出自於此。不只呼應展覽主題「飛進費倫大廳(Fly to Fearon Hall)」也與英國藝術家米菲・萊恩(Miffy Ryan)合作的錄像作品「白翼(White Feathers/ Dragon)」十分契合。

然而,在展覽當日的應用,出自於我好麻吉兼學習對象,史黛西,她過往豐富的活動籌辦及工作經驗,並以發稿人的角色看待展覽本身。
擁有很多想法及藝術作品是不夠的、相當瑣碎,就像骨頭需要「脊椎」把一切拼湊成完整模樣,我們才知道骨頭不是獨立的石頭,組合起來後可能是魚、可能是恐龍、可能是人。所以向大眾溝通傳達內容時,我們需要一個「亮點」作為核心,像書籍封面、像主打單歌串連所有單曲敘事。

「床單企劃」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下誕生。我們
在床單上寫下展覽子題,同時也是團隊所編輯地方小誌《巢報》(NEXUST)的三個核心:鳥巢(Nest)、連結點(Nexus)、下一個(Next),邀請來看展覽的大眾在觀展前寫下、或畫出他們的想像。


靈感更出自於我們習以為常的台灣文化,每次品嚐傳統老店時,牆壁滿是大家用奇異筆簽名或「到此一遊」的留言。開展當日先放在門口,站在一旁介紹和遞上筆,好像大家來參加婚宴簽名,只差我們沒收禮金了(笑)所幸英國民眾十分捧場,留言相當有創意,更為我們打開了許多話題,設計界的術語中我們稱之為「破冰活動」讓氣氛活躍的起來。


但在籌備階段,我們對細節也著墨不少,無論是床單材質、面積大小、奇異筆書寫效果、文字佈局及布料整燙,不只考慮觀眾的操作體驗,還有一件事情很重要,但常常被人疏於注意——就是照片紀錄的效果。相比時間有限的實體展覽,照片會永遠留存。當參與者留言完後,我們邀請眾人一同高舉、上下擺動著床單,一起帶著大家「飛進費倫大廳」!展覽便正式開始!


展覽體驗規劃像俄羅斯娃娃一樣一層一層、循序漸進。我很喜歡這次策展經驗中「有機生長」及「組織安排」的共同創作,由於人數少,所以一個人承擔的責任及發揮空間很大。例如在我所負責的展間,原本只是用來遮住洗手台的移動板子、減緩嚴肅氣氛的枕頭,此時宛如「準備好存在於那邊一樣」,床單被高掛於那個地方、更成為展覽的一部分。「飛進費倫大廳」展覽不只是英國藝術家、FCA機構、與台灣實習生的共創,同時也包含我們與羅浮堡、在地居民的合作。

陳列於室內的床單,來來往往的觀眾除了看看別人寫了什麼,也能拿起筆再寫些內容。身為藝術實習生能獨立作業、也能打團體戰,但合作過程中最有趣的部分:是看見彼此的付出、好上加好,做超乎一個人預想的事情,實踐彼此想法的過程都讓都讓我很開心自己參與其中。


火鍋詩籤


「火鍋詩籤」的設計結合我們與英國藝術家贊內塔・米德爾頓(Zanetta Middleton)在「生態染色紙及手工製作日記本」藝術工作坊的成果。在英國及台灣的文化差異之下,如何與當地民眾有效對話,無疑是策展中最常面臨的難題;但在另一方面,也是我覺得最能激起火花、最有價值的地方,因為「共同創作」(Co-creation)常常會變成嶄新的模樣。


例如我們特別有感的植栽花藝,在英國普通不過;我們覺得與「對話相關」的辦桌文化,在英國可能第一次聽說。達成共識前,都會有個讓人感到緩慢或泥濘的討論過程。跨文化策展及創作的時候,團隊裡有當地引路人(就像我們有英國藝術家杰奎老師)讓我們能個貼近地方,尤其在直言說出不同想法時,才能進行深入討論、不停溝通來了解彼此。

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與外國藝術家專案合作,但經歷多次的對話過程我更能體會「藝術思考」的價值。創業顧問若宮和男(Kazuo Wakamiya)在著作《令人腦洞大開的藝術思考法》寫道:「碰到新奇、難以理解的想法時,不要用自己已知的想法去解釋。碰到價值觀和自己不同的人,也別想辦法去改變對方想法。不要試圖抹去事物的差異性,製造和諧的假象。唯有多樣化的思維才能刺激創新。」


當然手段有很多種,例如尋找圖片、試著在兩國差異文化中找到彼此能理解的甜蜜點,都是有效溝通的辦法之一。最終才有了「火鍋詩籤」的展現,也很像西方文化「幸運餅乾」的概念。我們常常都是藉由不同人的眼睛,發現習以為常的事情對他人特別有價值;就像詩籤裡的手寫句子、除了英文還有中文版本,都
讓我想起自己曾經費心選交換禮物,卻沒想到自己的手寫字條對對方來說是比禮物更值得珍惜。我無意中在這些經驗裡學會——「表達你的讚賞或想法」對一個人來說,是拓展眼界、有正面影響,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火鍋詩籤」的鍋子重現我們植物染的體驗,鍋子底部放洋蔥皮打底、上層放乾燥薰衣草、最上面是我們的手工詩籤,邀請觀者拿筷子夾起來、打開看看裡頭的訊息(殊不知英國人各個夾筷子都比我標準);除了紙張本身具有年代和溫度(杰奎老師過往創作留下來的材料)也結合在森林裡的採集,將紙條、樹枝、薰衣草用繡線捆綁起來。


這是整個展場中對話、互動最多的設計。我們說明作品,連結台灣辦桌與火鍋文化,呼應在英國及藝術工作坊的體驗,其中的相似相異之處,常常會邊聊天並延伸到不同話題,尤其打開詩籤的時候最驚喜!互動體的的訣竅在於「讓一切感到很容易」就像我們舉辦兒童藝術工作坊一樣,娛樂性也不可或缺。每個實習生寫的方向都不同,有介紹這個作品的幽默巧思文案、有的是喜歡的歌詞詩句、當然也少不了心靈雞湯囉!


雖然在展覽期間我一直走來走去,手拿玻璃杯裝汽水(入境隨俗「把酒當水」我先暫時PASS)遇見實習期間認識的朋友、或是初次見面的當地居民就閒話家常,每一段對話都讓展覽及作品本身更有人味,我曾經以為遙不可及的藝術殿堂,在這樣的社交文化裡像日常一樣自然。我還是會好奇是誰命中註定拿到了我的紙條,偶然得知他們閱讀後的反應有被鼓勵的、有的表現對這小紀念品的珍視,我都感到十分開心。

在策展過程裡為觀者著想,我們試著在嚴肅議題的縫隙給予一些正能量,有的紙條寫著「你的存在值得世界美好的一切」,我感知到在分享的同時,往往也激勵了自己,而這些坦承的交心交流都跨越了文化及語言。

意見回饋箱的紙條,有小女孩寫著對媽媽的愛

|結語|

在英國藝術實習的經驗,會發現:原來在英國的「藝術」是這麼一回事!理解「藝術思維」與「設計思維」的不同,然而我們又何嘗不能兩者同時擁有呢?


礙於篇幅,無法細談我們那些超過十五件的作品與「飛進費倫大廳」展覽的每個細節,例如團隊成員在實習過程裡蒐集了每個人的手寫字,製作了「羅浮堡字體」,實習至今已經過了一年,依然被費倫大廳在文宣海報設計上使用。希望我們共同編輯的地方小誌《巢報》(NEXUST)可以讓讀者一窺其中的故事。

我們下一屆實習生隔年的展覽海報。可以見標題繼續使用了「羅浮堡字體」

未來有機會再發表英國不同主題的文章(素材小本本能量已蓄滿),歡迎讀者閱讀完後與我分享你的回饋,無論是簡易感想、還是未來期待的內容等等,都會是我持續透過文字分享所見所聞的一大鼓勵(也歡迎左方目錄欄*請我喝一杯珍奶喔!)。


我的所有學習及啟發,多虧陳明惠教授(Ming Turner)在英國及台灣的長期耕耘和付出,我才能有與藝術、自我探索的機會;我也在英國藝術家杰奎・蓋倫(Jacqui Gallon)身上學習到許多智慧;費倫大廳(Fearon Community Association)、羅浮堡藝術家們、所有計畫參與者的付出與照顧,我對每個人的感激永遠說不盡。還有一起實習的四位台灣夥伴「津津有味」團隊
支持互助,才能共同有如此豐碩的經驗及成果。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彙總結英國藝術實習的這些日子,那會是——「慷慨」。我真的好愛這段時光遇到的每個人,謝謝你們所做的一切。最後也希望這些分享,也能讓讀者感到最溫暖的擁抱,就像我在英國感受40度熱浪來襲沒有冷氣一樣。

追蹤更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