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評分,叫「一看就愛上」。
當詹喆君老師千里迢迢來到學校的一場演講,讓我認識了來自高雄在地的「唱歌集音樂劇場」;因為暑假一場颱風擾亂了我八月裡最期待的一項計畫,沒有退票《大家都想做音樂劇》,是我做過最不後悔的決定。因為我「真的真的」好喜歡。
開演前一個小時我就在門口徘徊、附近閒晃,這是我第一次看說中文、台灣的音樂劇。進入駁二BANANA音樂館宛如回到18世紀的沙龍氛圍,空間帶著共享喜好的愉悅;甚至有好多長輩相互邀約,一群人一起看戲,臉上笑容不斷;我不經想幾十年後的自己若有能力、與他們相同,一定會很快樂吧!
「我能夠看好幾次」
對一個學生來說,省兩次上電影院的花費就可以看上一場音樂劇,何樂而不為?我曾經想過500元換70分鐘是否划算,當我看完之後直接賞自己巴掌「我能不去電影院只為看唱歌集音樂劇場的音!樂!劇!!!」這70分鐘有如兩個小時充實精彩,這500塊簡直太過便宜,這錢花得太有意義。
時間一到燈光轉暗,唱著一段歌曲「不要錄音我送你原聲帶、70分鐘不用上廁所因為你不想錯過任何一分鐘」用音樂唱出所有注意事項,一秒進入音樂劇上癮狀況;詹喆君老師飾演的君姐抱著筆電踩著高跟鞋突然從中出現眼前,自信的步伐下連我都開始哼「大家都~想~做~音樂劇~」,一下子就來到故事裡頭了。
「小品的勇氣」
我在漫畫《千面女郎》看過一個人的劇場、分飾多角而知道「小品」演出的不易與挑戰。《大家都想做音樂劇》的舞台上只有三個角色、一台鋼琴、幾張椅子,卻在這空間裡帶給我們最高的享受。除了會穿梭於我們其中,回到舞台達成空間轉換,在這之中與我們的互動是自然的、讓我好像是參與這齣戲的角色;甚至對我們問與答、唱首小情歌,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部分。
小品音樂劇「難」在與觀眾近距離下,每分每秒抓著我們的注意力、我們也能夠給予舞台演員最直接的反應,《大家都想做音樂劇》無疑是一部高水準的作品。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在「看清楚演員所有表情、舉動」的距離下看齣演出,感動到痛哭流涕不誇張。我們或許猶豫過掌聲的時間點,但總是可以一直帶著笑容、開心地大笑。每個座位就是「整個舞台」的延伸,我還注意到演員在演出中還能很有品味的喝完一杯紅酒,真得太有趣了!
「現場原聲帶」
「只要旋律洗腦、不管劇情多麽無腦(點粉色字連結)」唱歌集音樂劇場,票房叫座叫好!唱出來的歌詞字字入扣人心,琅琅上口的音樂循環播放,層次堆疊極高。加入一點RAP是《大家都想做音樂劇》的一個巧思,厲害在於不清楚點明依然覺得熟悉可以,有輕快、抒情的歌曲,整齣戲多變的曲風非常豐富,透過歌詞字字句句都是正面的力量。
裡頭有段唱著「我們離百老匯不遠」,我也不禁憧憬著那個夢想;觀賞其中旋律無意中帶有著迪士尼的味道,或許這是我個人感受,當女主角君姐唱著他的心聲時彷彿聽見小美人魚唱著Part...